中国是国际体制的改革者、补充者、完善者。
从一份调查问卷中的过半网友认为不该点外卖,以及不少企业为风雨中的员工实施减负举措就可以看出“关怀”二字的分量。近年来,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群体越来越成为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活跃“细胞”,市民们的生活越发离不开他们。正因此,人们对这些户外劳动者的关怀也越来越多——有人在自家门前柜子上放矿泉水和一次性杯子,手写便笺:快递小哥,请喝水,辛苦了,骑行请慢,安全第一;有人订外卖时也顺带给他们多点一份;有人打赏几元小费;某快递企业老板曾公开鼓励被刁蛮客人掌掴的快递小哥……这是一个劳动者或者说一个行业与公众生活相融合的最温情的样子,也是和谐社会的体现。
我们怎么样面对这样的客观存在呢?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要善于把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流理论话语转化为理性、科学、文明的声音。
人民日报推出牢记嘱托奔跑追梦收到总书记回信之后系列报道,与您一起见证发展变化、感悟初心使命。今天(8月15日)刊发第十三篇《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993年,国际文化市场学家科尔伯特教授进一步提出了关于文化艺术产品的复杂性理论,他认为,文化艺术产品因其独特的艺术或技术特征,受众需要首先熟悉这类产品的艺术或技术特征才能欣赏和接受这类产品。
与传统“铁公基”投资项不同的是,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投资周期很短(一般半年内完成)、边际效益明显、资金周转很快、能迅速转化为消费能力。
“‘心悦计划’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让EAP服务尽可能覆盖园区更多职工,同时提供更有质量、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
调查组要求深足队员不得罢赛,但队员的答复是,要么红钻俱乐部一分不差偿清欠薪,要么俱乐部与中国足协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欠薪存在并明确具体欠薪数额及给付的具体期限,否则将拒绝参加19日中甲联赛主场与北京八喜的比赛。相关新闻【】【】【】【】 球员要求补齐薪酬再参赛 昨天上午,以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成员陈永亮为组长的中国足协4人特别调查组抵达深圳宝安体育中心,随后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向深圳红钻队成员了解被欠薪的具体情况。
作为小区业主,要强化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时刻认识到随意抛物不仅触犯道德底线,还有可能造成不可预测的危害甚至触犯法律底线,对自家的设施要定期排查安全隐患,比如墙皮、窗户、空调支架等是否牢固,如有松动应及时加固。
下图是研发方给出的低压固态储氢技术(合金固态储氢)与国内主流的35MPa高压储氢的数据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低压储氢的优势主要在于需要的储氢设备的体积小,加氢站设备成本低。但劣势在于储氢罐重量大,储氢系统成本高。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尚勇指出,该技术可以使运输、储存到加注环节的压力降低下来,这样就可以绕过国外的氢压缩机以及储罐的技术壁垒,实现自主突破;另外在储氢密度上又能提高三倍,初步计算可以产生20倍的放大效应。 “目前,我国没有高强度的碳纤维和高压的压缩机,因此采取低压合金储氢技术路线是可行的,也具有一定创新性。”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评价说。 当前更适合公交领域 但是,储氢罐重量偏重带来的成本问题确实也难以忽视。“从给出的各项数据上来看,目前的低压储氢技术更适合公交领域。”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魏蔚对记者表示。 魏蔚指出,低压车载储氢系统的重量是现在高压储氢方式的三倍以上,因此低压储氢系统当下的目标定位应该是对重量不敏感的车型。毕竟,车辆重量的增加,意味着终端用户使用成本的增加,再加上系统成本偏贵,因此该技术目前更适合的应用场景主要是以政府采购为主、成本相对不很敏感的公交领域,而向其他领域拓展应用的难度较大。同时,公交车作为大量载人的交通工具,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相比之下也更适合低压储氢技术路线。 对于成本问题,该技术的研发方之一——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蒋利军表示,低压合金储氢技术目前确实存在重量偏重的问题,百公里耗氢量比高压储氢多公斤,按照目前每公斤50元的价格计算,百公里增加的用氢成本是15元。他同时表示,未来努力方向是通过产品的标准化和批量化,以及改善储氢材料等方式降低成本。 我国高压加氢站是主流 加氢站方面,《中国汽车报》记者从一份研报中看到,目前,全球加氢站主要以高压储氢和低温液态储氢为主,全球加氢站中约1/3为液态加氢站,日本约半数加氢站为低温液态储氢配套低温泵加氢站,而我国的加氢站建设还处于发展初期,现阶段国内运营的加氢站均为高压储氢加氢站。 数据显示,设备成本占据国内加氢站建设的70%左右。根据测算,不含土地费用,国内建设一座日加氢能力500公斤、加注压力为35MPa的加氢站需要约1200万元,约相当于传统加油站的3倍。对于商业化运营的加氢站,除建设成本外,还面临着设备维护、运营、人工、税收等费用,折合加注成本约在13-18元/公斤左右。 对比看来,低压加氢站300万元的建设成本确实减小不少。同时,研发方称,该技术在加氢时采用无加压,不存储的加注方式可以降低加氢站设备与投资要求,占地面积由原先的3000平米大幅降至300-500平米;高压加氢站受到加压机以及高压储氢容量的影响,站内氢气存储量在500-2000公斤不等,而低压加氢站则不受存储量的限制;低压加氢站还可通过对现有加油站和CNG加气站稍加改造的方式投入运营。 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 在车载储氢技术方面,高压气态储氢是国内外的主流,并在燃料电池车上配装高压储氢瓶。同等体积下,压力越大储氢量越高,车辆行驶里程就更远。然而,受储氢瓶材料限制,我国高压储氢的压力多为35MPa,欧、美、日等国家采取的压力则是70MPa,这限制了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对此,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低压固态储氢的压力仅为5MPa,绕过了高压储氢因高压受限于储氢材料的情况。低压合金储氢系统的制造过程从原材料到生产全部实现国产化,合金材料也可回收再利用。 另外,虽然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比较成熟,应用普遍,但是该技术存有泄漏、爆炸的安全隐患,安全性能有待提升。低压合金储氢的加氢系统、加氢站操作便捷迅速,加氢压力降低,体积小,安全程度高。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更符合中国国情、更安全、更经济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同为研发方之一的深圳市佳华利道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兆蔚说。 但在当前高压储氢为主流的情况下,低压合金储氢的推广难度很大。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高压储氢产业已经在国内外逐步发展起来,低压储氢技术想要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将面临与现有高压储氢技术推广竞争的态势,想要发展势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这个技术路线更可行的话,国外早就发展了,不会是现在高压储氢占主流的态势。”这位业内人士说,低压储氢技术路线走向产业化会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缺乏顶层设计是真正的拦路虎 欧阳明高表示,新一代的制氢技术在科学层面已经有突破,但如何实现产业化应用更为重要。 根据《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到2020年我国建成加氢站将达100座,2030年将达到1000座。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球已建成369座加氢站,日本、德国、美国合计占比54%。我国排名第四,已建成23座,占比6%。其中,建站手续齐备的商业化加氢站6座。多数加氢站的规划设计、工艺流程及设备配置、氢源选择、自动控制系统等尚不能满足商业化运营要求,耐久性验证较少。 缺少国家顶层设计是真正的拦路虎,这导致加氢站建设的审批流程复杂、投资大、盈利能力有限、回报周期长等。魏蔚表示,单纯的加氢站建设时间在几个月左右,但是审批则较为复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氢目前仍属于危化品,所付出的建设成本和时间成本很高。
上述一汽吉林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最终确定会和哪些企业合作,但一定是以增资扩股的形式引入多个股东。
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总工程师穆勇认为,整合不只是统一界面、把所有业务系统简单集中在一起,而是在现实中做好业务协同,打破部门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