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再保曾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1953年7月13日,金城战役打响。战场上,他火线入党。此役,朱再保所在部队仅30多人幸存。1966年,时任某团侦察股股长的朱再保被诊断为胃癌,被安置到岳阳军分区干休所休养。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朱再保早已看淡生死,但他牢记火线入党时的诺言:“战友们用生命完成使命。如今我还活着,哪怕生命只有一个月,也不能枉过一天。”1978年3月,一直与绝症斗争的朱再保走进干休所附近一所中学,义务打扫厕所,从此走上了一条坚持做社会公益事业之路。时间长了,朱再保和学校师生熟悉起来。他常给学生讲红色故事,带领学生到岳阳楼景区捡垃圾,铲除街头巷尾的“牛皮癣”。后来他成了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几年后,他受邀成为全市校外总辅导员。41年来,朱再保组织全市青少年,在环保、扶贫、救灾、助学、助残等多个领域积极开展公益行动。他发现岳阳楼区不少残疾人生活十分困难,就动员学生帮助改善残疾人生活。他带头救助了2万人次贫困孩子上学,捐建了全市第一所“希望小学”。1986年,洞庭湖区气候反常,湿地生态破坏严重,部分物种消失,引起了朱再保的关注。“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青少年为重。”朱再保说。从此,朱再保把公益事业的重点放在了环境保护上。播撒绿色种子,践行环保理念。30多年来,朱再保以全市在校青少年为服务对象,先后开展环保知识普及、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接轨全球环保等“十大教育系列”400多项环保主题教育与实践行动,累计开展8000万人次的环保主题教育,编写了150多万字的宣传材料,印刷600多万份免费资料。2001年3月,他创办了湖南省首家环保民间组织——岳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目前,10万名青少年加入这个协会。2015年3月,岳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被中宣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授予“全国环保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多年来,朱再保总是一身旧军装,骑着单车,为他的环保梦风里来雨里去。为保护东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候鸟安全越冬,他发动环东洞庭湖5县(区)50万名湿地使者,开展“护鸟、护鱼、护水、护一切生物、不网捕、不毒杀、不买卖、不食用洞庭鸟类”等行动,组织捐粮40吨,救助受灾鸟类。1999年,他响应团中央号召,发动全市青少年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在华容县幸福乡五公里临长江大堤外侧,植防洪林1500亩20万株,成为万名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林。2003年,他拿出环保奖金并积极协调社会捐助,在铁山水库毛田畔植护水林600亩。后来,他又两次捐出奖金,发动12所中小学学生植树3000亩45万株。2013年,他荣获第六届全国“母亲河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朱再保对环保公益事业无比慷慨,对自己却是无比“吝啬”。他的一件衬衣穿了30多年。从1983年至今,他一直住在干休所4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冲厕所的水来自老伴收集的洗衣、洗脸、洗脚、洗菜、淘米水,夏天每月电费没超过50元,几乎不开空调。因在环保领域的突出贡献,朱再保被誉为“洞庭湖湿地保护的先驱”和“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成为湖南省一张响亮的环保名片。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彰了这位中国环保志愿者。朱再保的善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些年,他荣获的国际国内各级各类奖励超过250项,奖牌、奖杯、奖章上百件。今天,在洞庭湖畔的岳阳市王家河公园内,有一座身穿旧军装、胸前挂着20多枚勋章的老人塑像格外引人注目,塑像的原型就是朱再保。“环境保护关系民族兴衰。我是一个老兵,有义务、有责任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环境。”尽管年事已高,但朱再保仍如年轻战士那般,保持着战斗的激情,奔走在社会公益事业的道路上。(记者梅世雄)(责编:张佳妍(实习生)、刘融)。孙生禄:蓝天雄鹰 空中突击据新华社石家庄电(记者白明山)在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平堽烈士陵园,孙生禄的半身雕像庄严肃穆,他目光坚毅,凝望远方,像是随时待命冲向蓝天……孙生禄,1928年出生,河北省定兴县人。1945年8月入伍。
认识不到半年,两个人就结婚了,小陈也随小李来到了镇海生活,很快发现怀孕了。
近期山东地炼出货压力上升,汽柴油价格承压下滑,主营单位外采成本随之降低。
对于多年来长期保持稳健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来说,其财务实力基本较为强劲,且具有中长期的投资价值,而这也能从很小的一个侧面反映出其财务造假的可能性偏低,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相对稳健。
” 事实上,如何平衡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早已引起各国关注。
因此不存在政府放缓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的情况。
总的来看,所有行业均实现减税。
我在2003年接任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一职,当年一起进入理事会的同事大多是改革开放后上大学或出国留学深造的一代,是承上启下的一代。
中青文坚持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司法解释)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被告侵权复制品数量×原告单品利润”计算方式主张赔偿额,在一审及二审中,法院并未支持这一要求,而是由法官酌定赔偿额;在再审中,最高法院适用司法解释支持了中青文的主张,中青文最终获赔万元。
无法无天的街头暴力正在扼杀香港,于此危急时刻,所有真爱香港的人们不能再隐忍,都当挺身而出,尽快制止这个“恶性肿瘤”的蔓延。致命武器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香港街头,可发射砖头的弹弓、弓箭、毒性化学粉末、汽油弹,甚至仿制气枪轮番上场,触目惊心。激进示威者已抛掉所谓“和平”“理性”的伪装,现形为香港社会安宁的最大破坏者和最危险因子。他们围攻落单警察,咬断警察手指,使用汽油弹烧伤警察,近两个月已有一百多名警察受伤。他们骚扰、威胁、围攻、殴打持不同意见的普通市民……再不依法严惩,以儆效尤,不法之徒就要把香港推向深渊。“修例风波”持续蔓延,街头抗争演变为群体性骚乱。对于香港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而言,这无疑是致命一击。极端分子所实施的暴力恐怖行为针对不特定人群,其严重危害性和扩散性传播会造成大范围的心理恐慌,并对香港社会及其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暴力恐怖行为的出现是一个社会向下沉沦的表现,也是一种没有底线的饮鸩止渴的政治操作。暴徒们对法治精神和公序良俗的抛弃已令港人谈“黑”色变,所过之处商家停业、行人绕道,唯恐避之不及,严重侵犯大众正常生活的基本权利,令诸多关系民生的行业收入显著下跌,让本就疲弱的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若社会动荡持续,倒闭潮和裁员潮难以避免,香港生存发展之本可能毁于一旦。这些暴力分子尤其是背后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不只是“香港之耻”,更是“香港之癌”。他们不断策划煽动暴力恐怖行为,就是要通过乱港、闹港实现废港,实现内部激进政治力量与外部政治势力的勾结联动;就是要通过这种极端手段向特区政府施压,满足他们各种无理的政治诉求。为了这些邪恶的目的,他们不惜牺牲港人利益,不惜撕裂香港社会,包括不惜葬送那些被他们裹挟、煽动、教唆的香港年轻人的前途命运。因此,止暴制乱、恢复秩序,就是香港当前最急迫和压倒一切的任务,是关系香港未来、关系香港广大市民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香港社会和广大市民应当充分意识到,香港已到危机关头,何去何从,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特别是对广大年轻人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没有经历香港回归祖国历史时刻的洗礼,反而让香港街头的极端暴力恐怖行为成为其成长过程中深深的烙印和记忆,这无疑也是香港社会之痛和民族之痛。当此之时,所有关心香港前途的人都应该坚定地站出来,坚决与暴力割席,共同向暴力说“不”,力挺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稳定局势,力挺香港警队严正执法、维护安宁,进一步凝聚起共护家园、以正压邪的正能量。救香港,就是救自己。香港是中国人民用智慧和勤劳培育出来的东方之珠,香港特区的“一国两制”实践是中西方文明在碰撞磨合、交流融合、互动合作过程中孕育出来的具有国际意义的治理经验和成果。不论对于世界还是中国来说,香港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我们要严厉地正告“乱港反中者”,中国绝不会让东方明珠被少数极端政治力量肆意摧残绑架,那些自私阴险的政治图谋将注定失败。多行不义必自毙!(作者系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蒋萌《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现场图。与会者普遍认为,《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是蒋萌用心血写成的一部励志作品,值得大力宣传,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有的人说,这本书出版不久,已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不少人买书送自己的亲朋好友。著名作家卞毓方说,他收到这本书后,因家人病了要去医院陪床,把书带到病房去看,结果别的病友感兴趣就拿去看了,看完又传给另外的病友。后来又从这个病房传到另外的病房。他说:“人生的成功不在于赢了多少人,而在于帮助了多少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蒋萌的新书无疑意义非凡。蒋萌的成长离不开人民日报这块沃土,离不开家庭的培养。光明日报原领衔编辑、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韩小蕙在发言中说:“我觉得蒋萌是一个正常人的作家。蒋萌是幸运的,他是人民日报的孩子,是人民日报的沃土和氛围成就了现在的他。他的作品是干净的、正能量的。同时,好的家风也令蒋萌自强不息,像父亲清晨写东西这些细节,父亲对生活的态度和思想高度,母亲的坚强,值得钦佩。希望蒋萌读万卷,多出去走走,百尺竿头,更上一层,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到会的书法家武春河先生还展示了他书写给蒋萌的作品:《我心光明》。卞毓方说,我和武先生想到一块去了,他赠送蒋萌的书法作品是《光明行》三个字。女书法家姚咏梅则题赠《蛟龙出海凌云志凤凰涅槃浴火生》条幅,给蒋萌以鼓励。有19位与会者先后讲话、发言,因为时间关系,不少没来得及讲的留下了发言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姜培茂在第二十次全国皮书年会上的讲话大家都知道,“学术共同体”这一概念是20世纪英国哲学家布朗依最早提出来的。
她在帖子中写道:目前事件正在进行调查,我和我的团队正在尽一切努力找出,这种物质是何时以及如何与我的身体发生接触。
想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应在房间内适当对部分区域“留白”;二孩家庭可以使用高低床、榻榻米来节省空间,并用展示空间来促进二娃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