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术”相融合才能最大程度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在数字经济时代,电子社保卡全国网络的建构还能起到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的作用,以电子社保卡为线上身份认证凭证,能叠加众多便民功能。
即便这样的时间只有一个假期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也为假期无处和难以安放的孩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比如新华社记者“卧底”发现,有培训机构通过编造各种活动“截杀”消费者,即虚构一个截止时间,催消费者赶紧交钱。去年7月,工信部、最高法、最高检等13个部门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目前仍处于治理期,但一些骚扰电话源头企业似乎没有多大的影响,照常骚扰不止。治理骚扰电话,“卧底”记者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线索新思路。首先,上述报道中“举报”了多家机构,对治理部门而言是有价值的线索。比如“中邦金融”“深海教育”通过招聘、培训电话推销员,对消费者进行电话骚扰,以及几家大型房产中介、互联网公司是信息泄露的始作俑者,对这些被点名的企业应严查重罚。此轮治理骚扰电话,已有企业受到处罚,但数量很少而且不太知名。如果从记者“卧底”发现的问题企业入手,对“中邦金融”等有组织的电话骚扰机构,依据《广告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开出罚单,对涉嫌泄露个人信息的企业,依据《网络安全法》《刑法》等进行追责,才能有明显的震慑效果。其次,暴露出电信企业没有尽到责任。骚扰电话的存在,一般离不开电话卡,也离不开电信网络,为避免屡被投诉、标记,涉事企业推销员会不断更新号码,公司则统一办理170号段电话卡,可见虚拟运营商是骚扰电话的“帮凶”,这需要从严治理虚拟运营商,落实实名制。另外,三大运营商对骚扰电话缺少有效的识别和拦截手段,这一点也要治理。今年5月,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就骚扰电话管控不力问题约谈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江苏、浙江、四川等问题突出的四省电信公司。6月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江苏省消保委就骚扰电话问题约谈该省三大运营商。虽然约谈也是一种治理手段,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约谈效果比较有限。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三大运营商开罚单。再次,治理骚扰电话应当多采取非常手段。骚扰电话的源头在哪儿,究竟如何运作,只有彻底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新华社记者通过暗访、“卧底”等手段发现了部分真相,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了依据,但不能只靠记者“卧底”,有关部门能否也采取非常规手段去取证、查处,也值得考虑,这不仅能查处个案,也能发现深层问题。要想有效治理骚扰电话,有关方面既要换位思考消费者的“愤怒与无奈”,也要看到电话推销企业、信息泄露企业的狡猾与利欲熏心,还要看到电信运营企业的麻木与失责,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期待加快出台和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重罚电话骚扰违法行为。(责编:李仪泽(实习生)、仝宗莉)。影视创作应积极为社会发展赋能 当下,舆论格局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给影视创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移动终端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猎奇、围观、消费娱乐心理被不断放大、满足。各种碎片化且掺杂着“星”“腥”“性”的内容涌向公众,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片面、虚幻、扭曲的现实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影视创作所具备的教育、引导与塑造功能亟须发扬,创作者应当在坚守弘扬主旋律这一创作核心的基础上,结合市场环境的新特点进行内容生产,既呈现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也关注当下中国人追逐梦想、艰苦创业的动人故事,更要放眼全球,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提出中国答案,为观众带来深刻而严肃的思想启迪与人生感悟。 1.革命历史故事:贴近市场,拉近观众心理距离 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中国的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的历程错综复杂,充满着不为人知的曲折和艰辛,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事素材和表现角度。所以,讲好革命历史故事,一直是国产影视剧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影视创作日益繁荣,生产运营水平稳步提升,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领域迎来了空前繁荣,创作者们纷纷在类型化生产、商业化制作、产业化运营等方面下功夫,用市场力量进一步推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发展。2009年,电影《建国大业》召集187位明星参演,用“在电影院里数星星”的话题效应助力作品传播,创造了亿元的票房奇迹,形成了主旋律宣传与市场化营销、商业化制作相结合的新模式。从此以后,“数星星”成了该系列电影的标配——《建党伟业》参与的明星更多,场面更宏大,人物刻画更细腻,他们用精湛的演技深度解答了“为什么历史和人民会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建军大业》则尝试起用“新鲜血液”饰演处于历史舞台中央的青年英雄,将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与崇高信仰的价值传递有机融合,拉近了革命历史与年轻观众的距离。 不止于此,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在尝试凭借高知名度演员开拓市场空间的同时,还不断围绕着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行艺术创新和观念突破。宁海强执导的电影《勇士》借鉴类型创作的思路,融入大量动作元素,既呈现了密林作战、断崖作战、河谷作战、泅渡作战等热血激燃的战斗场面,又塑造了一批饱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实现了类型片与题材的巧妙融合。类似的还有电影《百团大战》《血战湘江》《古田军号》《八子》,电视剧《可爱的中国》,用更加符合时代特色的表达方式赋予革命历史故事以新的艺术生命,通过紧张情节和丰富细节让博大情怀落在实处,在商业化层面显出成效。 2.现实题材:深切回应火热的现实生活 影视作品理应通过精湛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潜移默化地走进广大观众的情感深处,浸润他们的心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文化消费日趋多样、媒介环境日新月异的环境下,部分创作者的观念未能与时俱进,对作品的定位仍停留在“观念的传声筒”层面,主题先行、题材陈旧、剧情高悬等问题层出不穷。即便某些作品拥有一定的艺术质量和思想内涵,也往往因表现手法、选材内容无法契合新时代观众的观赏需求,而难以被市场所接纳。 因此,影视创作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更应当注重时代性,聚焦真实的社会现实、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艺术地呈现中国人艰苦奋斗的故事和丰富的情感世界。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运用强情节的剧情设置、生动丰满的人物塑造、明快紧凑的叙事风格,使为家国事业奋斗的伟大情怀深入人心;电视剧《大江大河》以小见大,用点带面,从三个典型人物个人命运的起伏,管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这三种不同经济形态的历史沉浮,将人物选择与情节发展相互交织,按照真实性原则写出情感和人性,写活人物,甚至写出时代,契合了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越发严苛的审美诉求。 从受众接受心理来说,现实题材影视作品由于刻画的是平凡人形象、流露的是普通人情感、表达的是个体与国家间的休戚与共,因而更容易被接受。近期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少年派》,以家庭、情感生活为主线,展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样态。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实际却与整个时代图景相关联、相呼应——观众对苏明玉、林大为形象的推崇反映了当下国人拼搏奋斗、热爱生活的普遍心理,围绕苏大强养老问题,林妙妙教育话题的讨论则反映了国人对养老、教育问题的思考。针对这些大众普遍关切的领域和问题,影视作品用智慧的方式做出了解答,给出了方向,让观众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反思生活,从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3.国际传播:现代包容的中国形象不应“缺席”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作为“成长”中的大国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着深远影响,中国的国家形象让世界为之瞩目。因此,在面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如何利用作品构建和平守卫者、发展促进者的形象,成为影视从业者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段时间以来,出口海外的中国影视剧题材比较单一,主要局限在历史题材。而受到海外市场青睐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大多数聚焦于武侠功夫、神魔玄幻领域。有的作品架空历史,悬浮于现实之上,充斥着视效炫技、权谋算计、暴力杀戮,将侠义精神、家国情怀等主流价值的传达遮蔽或带偏,反而加深了外国观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和猎奇心理。 要构建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一个现代包容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当代中国形象在影视海外传播中是不应“缺席”的。近年来,国产现实题材影视作品走出去领域捷报频传。《战狼Ⅱ》《红海行动》等军事动作影片燃情海外电影市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上映时出现座无虚席、场场爆满的景象;电视剧《生活启示录》在蒙古国创造了蒙古国家台的收视新高,主题曲《爱到底》被当地民众广为传唱;都市爱情剧《欢乐颂》、悬疑推理类网络剧《白夜追凶》登陆欧美市场……诸多反映中国当代社会变迁、讲述新时期中国故事、展现中国人昂扬向上面貌的现实题材作品,在海外主流平台播出后大受欢迎,让世界观众看到了符合时代特征和现实状况的国家形象。 尤其是今年年初上映的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跨文化传播领域更具开创性意义。科幻题材是人类在现实基础上对未来展开的艺术想象,它看似远离生活,实则承载着人们对世界、对国家、对自己的认识和期待。《流浪地球》通过一个人类带着地球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向各国受众传达中国人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放弃努力的乐观精神,阐释中华文化中对故土家园饱含深情的人文情怀,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式表达。这部给人类未来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提出中国答案的作品,获得海外票房与口碑双丰收,为影视传播中国文化开辟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我们所弘扬的时代主题能得到观众的认同,就会形成亿万人民共同前进与奋斗的合力,凝聚传播国家意识形态、争取国际话语权、赢得世界尊重和认可的能量。在这一过程中,影视作品作为具有教育、引导与塑造功能的文艺创作,需要不断挖掘并发挥出其巨大的推动力。 (作者:李群,系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责编:韦衍行、丁涛)。政治家周恩来有四点独特之处1955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首届亚非会议。 周恩来是令人敬仰的历史人物,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巨大贡献。
本作是Jump漫画50周年的特制版,游戏中路飞、夜神月、鸣人、悟空都会纷纷登场,战斗场面相当炫酷。
要构建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一个现代包容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当代中国形象在影视海外传播中是不应“缺席”的。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对外传播也紧跟时代潮流,开始向互联网过渡。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传统新闻媒体以自己的新闻信息为依托,先后创办了网络版或网站。1995年12月,《中国日报》创办了网络版,这是对外传播媒体上网运行的第一家。1997年1月1日,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诞生,自此之后,新华社、《人民日报》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站,加入到国际互联网对外传播队伍中。(五)2008年:新世纪对外传播重要时刻2008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也是我国对外传播工作进入新的开放阶段的一年。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事件使中国成为全球关注的对象。在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网络成为我国媒体和网民更正谣言、打破西方新闻垄断、维护我国国际形象的重要工具。同时,国内诸如国际台等重点媒体为构建现代国际传播体系正积极进行媒体的海外布局和平台搭建。(六)媒体融合时代:数字新媒体技术释放更大能量自2009年以来,我国国际传播逐渐形成了“1+6+N”的立体化格局,即以旗舰媒体和六大央媒为先导,带动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对外传播。⑥当下传播技术不断升级换代,传播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革,移动互联网开辟对外传播的又一片新大陆,为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2009年9月,《中国日报》iPhone客户端登陆苹果应用商店(AppStore);⑦2010年1月1日,新华社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中文台正式开播。⑧2016年12月31日,CGTN成为2017年全新起航的国际传播旗舰平台。自此,《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英文客户端与CGTN等媒体开启国际传播新局面。主流媒体对社交媒体的运用拓展了我国对外传播新场域。例如,CGTN新媒体围绕核心业务,运营了全球12大平台23个官方账号,其英文主账号成为脸书上第一大媒体账号,总粉丝数为7000万人,其各语种账号总粉丝数超过8800万。⑨(责编:宋心蕊、赵光霞)。为近14亿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夯实我国粮食安全根基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题:为近14亿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夯实我国粮食安全根基 新华社记者胡璐、王建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业主心态1、下叠的房本面积是189平和199平,实际使用面积是370平左右,花园和地下全部赠送。2、均价万,如果算上赠送的话,单价才合万左右。
所谓镇馆之宝是一种宣传手法,就博物馆人而言,没有什么镇馆之宝,所有文物都是珍贵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此外,《意见稿》拟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偿责任主体支付其所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相关单位不支付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扣押其财物等财产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
我们认为,未来移动阅读的主阵地会逐渐从微信这样的社交为主的工具转移到类似今日头条这样的“算法+编辑推荐”的阅读平台上,社交阅读转向兴趣阅读,头条号代表着新媒体阅读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内容创作的平台。
不过,挺过了《黑凤凰》危机之后,福斯留下的项目看起来卖相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