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倚天屠龙记》迎来第8次电视剧翻拍。
(责编:叶子悦(实习生)、孝金波)。一个经济开发区的“二次创业”之路在合肥市经开区,酷热天气下,工人的工作热情依然不减。东方IC供图火热的8月,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淮汽车生产车间内一片忙碌。在流水线的末端,江淮大众首款新能源车型思皓E20正在组装调试中。也就在这个8月,思皓E20将正式对外销售。与其相隔不远处是另一款新能源汽车江淮蔚来汽车生产基地,这里有着全球首条全铝车身自动化生产工厂。另一家国内封装测试行业的龙头企业通富微电子则已具备4层堆叠量产能,今年内还将建成一条世界先进的包含10多种12寸国产装备的液晶驱动芯片封装测试生产线。一条涵盖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已初具规模。“短短两三年时间内,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孕育而出。”合肥经开区招商局局长吴文利介绍说,依托产业优势实施科技赋能,让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经开区提出打造“新芯之都”的计划正在变成现实。从黄金期到严峻期:压力和阵痛交织叠加20多年来,合肥经开区一直是安徽省对外开放的排头兵,更是合肥市工业发展的主引擎,尤其是基于安徽省提出的工业强省及合肥市提出的工业立市战略,制造业发展与产业升级在“十二五”末迎来了爆发期,合肥经开区也成为安徽省首个2000亿元产值的开发区。进入“十三五”,随着国家一系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制造业发展为基础的合肥经开区,由于庞大的工业体量,使得稳存量、保增长的压力剧增,面临着双重挑战。不仅如此,当时的合肥经开区还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发展质量不高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足的问题。合肥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杨伟认为,这些问题相互叠加、错综复杂,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如不及时有效解决应对,经济发展必将出现滑坡。记者了解到,2015年之前,合肥经开区更像是一个“加工厂”,很多制造业项目附加值不高,产值、税收“两头在外”,高新技术企业、中小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难有作为,创新平台、众创空间寥寥无几,并面临着发展空间上受限的问题。“还有一个关键点是人的思想没有转变,做大项目、搞大工业,对科技创新认知不足。”杨伟说,“为此,从2016年开始,我们提出了全面‘二次创业’,就是要构建改革开放新高地,在创新提升中寻求突破。”从惯性思维到创新思维:一张蓝图干到底转变观念再出发,“二次创业”如何干?“规划先行,这是经开区的传统,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要把四梁八柱立起来。”杨伟说。合肥经开区开始从顶层设计入手,以系统化思维,全面布局:以产业为核心,排定“十三五”总目标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系统构建“10755”(十大产业、七大创新平台、五大开放平台、五个专项工作)工作体系,细化方案并考核到人。合肥经开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峰介绍说,有了这样一个体系,真正解决了要干什么、谁来干的问题,从全区层面到各工作推进组,再到各部门,都在围绕各自“中心轴”,有层次、有次序的循环。“有了‘二次创业’的总设计、总体系,为我们指明了朝着‘发展什么样的经开区’‘如何发展更好的经开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杨伟看来,“二次创业”再出发,将要解决的是园区以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体现的是新的发展理念下对经开区新格局、新模式的探索。那么,如何提升创新驱动力呢?合肥经开区认为,不能抛开产业优势谈创新、搞科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此及彼的问题。为此,他们提出“科技+产业”的产业创新战略,让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园区一方面推进企业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科技孵化器,嫁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之关联产业,加速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迭代升级。另一方面与清华、天大、北外、中科大、哈工大等科研院所实现良性互动,推进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等“七大创新平台”产业化,着力打造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60万辆)基地、高端芯片基地、公共安全产业化基地、全球最大的笔电研发制造基地、全球首个口服胰岛素胶囊基地,形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依托七大创新平台,该区还实施科技中小企业“四个倍增”(数量、规模、效益、创新能力)计划,运用创新券、科技贷、高企贷等金融手段,设立基金大厦,构建科技企业成长生态体系。数据显示,目前,合肥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60%,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授权量年均增长42%。今年上半年,该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的贡献率达到%,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从“制造中心”到“新芯之都”:新兴产业塑造核心竞争力记者了解到,为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合肥经开区自2016年起实施“创转升”(创新转型升级)行动,在安徽省率先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对占地工业企业实施综合绩效考评和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率先向转型升级的“深水区”挺进。一退一进之间,园区实现了效率和动力变革。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孙余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创转升”行动带来的效应十分明显。2018年全区占地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6%、%、23%。记者在天麦生物制药公司了解到,在合肥经开区历经13年的孵化、研发,公司已形成了7大产品、28品规的全系列胰岛素针剂产品链,不久前还建成了全球首条口服胰岛素生产线。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露说,该区主动参与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合作,目前落户该区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5家,超过全省的1/5;日资企业39家,是中西部日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合肥经开区GDP、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经济稳中有进,特别是“进”的蓄势加速。刚刚过去的上半年,该区14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多数超过预期,GDP保持两位数高位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达到%,多项指标显示产业演进和动能转换明显向中高端迈进。海南琼海消防开展灭火救援实战拉动演练原标题:海南琼海消防开展灭火救援实战拉动演练为全力做好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作战能力。12月21日,海南省琼海消防支队在椰亨商业城开展灭火救援实战拉动演练。
这段时间要取得进展,主要还是取决于美方的行动。
回顾历史,中国的大飞机研制之路走过了一段艰难、坎坷的历程。 在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祝桥基地,停放着一架运10飞机,它是我国第一架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上世纪60年代末,随着国际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喷气式客机取代螺旋桨客机的时代已经来临。
学员们共创作出400多件陶瓷作品,其中很多作品把中国画的技巧与俄罗斯图案巧妙结合起来,呈现出跨界艺术融合的别样风情。
由于年久失修,这个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眷村残破不堪。
“唐人街社区”是海外网特别针对海外华人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全球读者打造的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是兼具博客、微博、手机论坛等功能的综合性大型网络社区。
鲍德尔举例说,在清洁能源方面,尼泊尔政府已将其列入优先发展范畴,而一些中国企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尼泊尔希望能够与这些中国企业通力合作。
我国也站上了6G的赛道。
张叶霞表示,下一阶段预计还会有更多清退名单、指引发布,监管将引导绝大多数机构通过主动清盘、停业退出或转型发展等方式实现风险出清,网贷平台退出速度将加快。
5G时代,在高速、泛在、低时延等网络特点的基础上,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进一步融合,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
(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地理标志,勾勒齐鲁振兴新图景烟台苹果、章丘大葱、日照绿茶、东阿阿胶、沾化冬枣……提起山东,人们大多会不约而同地想到齐鲁大地上盛产的这些享誉全国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山东是农业大省,名优产品众多、特色资源丰富。”近日,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会长孙明香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山东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地理标志产品的挖掘、认证与保护工作,培育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标志产品,切实将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山东省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数量占全国总量的%,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位。”孙明香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山东省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数量达684件,其中有11个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协定互认互保的地理标志产品。搭平台,为地理标志赋能“我们致力于为山东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开拓巨大市场,推进地理标志产业延伸和链接关联行业,为深藏乡野的名优特产铺就‘走出山东、走向世界’的‘快车道’。”孙明香介绍,2017年11月,山东组建成立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这是山东省首个、也是我国第三个成立的地理标志产业专业性行业协会,目前有200余家会员单位。”记者了解到,该协会有效将山东省各地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权利持有人以及从事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经营、科研、服务企业和专业人士集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围绕促进、发展、壮大、服务地理标志产业的专业经济体和大家庭。“协会可以为会员单位提供包括商标、专利、版权、物流、广告、科技孵化、商业运作及品牌策划等在内的20多项服务。”孙明香介绍,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以服务会员为己任,努力为全省地理标志产业搭建信息交流、合作发展和产品展示的服务平台,近两年来,协会扛起了山东省振兴发展壮大地理标志的大旗,搭建了联系沟通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桥梁。“以山东商河白桥镇生产的大蒜为例,那里生产的大蒜汁鲜味浓、辣味纯正、香脆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先后荣获国家及省、市级多项荣誉……但是,‘商河大蒜’的知名度却有所欠缺。”孙明香说,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地理标志资源浩如星海,作为一个地标工作者,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收集申请、注册成功了事,而是帮助地方采撷繁星、擦去灰尘、镶成珍宝,打响地标品牌,再捧给消费者。“这是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工作的方向,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尝试的事情。”为了增强商河大蒜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认真分析,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扩大地标品牌宣传。“我们联合济南市原工商部门、商河县市场监管部门共同打造了白桥镇商标品牌指导站,去年还推出了‘蒜香醉商河·2018年商河大蒜蒜薹丰收季’等系列推广活动。”据悉,在协会的助力下,商河大蒜一跃成为行业的“领头羊”,获得市场关注和消费者认可。促发展,为乡村振兴而歌“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能干什么?能做成什么?开展了哪些工作?”孙明香说,社会上不乏有质疑协会的声音,他们都以实际行动做出了回应。“我们是商标品牌知识的‘培训员’、扶持政策信息的‘快递员’、链接优质资源的‘牵线员’、维护品牌权益的‘护航员’、企业创业创牌的‘勤务员’。”孙明香以“服务立会、品牌强会、文化兴会”为目标,近两年来,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精心谋划协会发展战略规划,在全面分析产业发展基础上,推出了针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的20项具体服务措施,并先后聘请4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服务团队,深入一线进行咨询辅导及政策解读50多场次,为产业问诊,为企业把脉,在交流中深挖品牌文化内涵,在推广中宣传产品的美好特性。在济阳,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联合仁风镇,深入挖掘“仁风西瓜”富含的品牌价值、文化内涵和工匠精神,以“瓜香鼓韵,甜美仁风”为主题,持续推出广受好评的“中国·仁凤西瓜旅游节”。旅游节期间,还举办了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论坛,围绕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制定、品质管理、市场营销、品牌保护等方面开展交流互动,提升“仁风西瓜”的品牌影响力。除此之外,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还联合山东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专业设计机构主办“仁风西瓜”地理标志提升设计大赛暨“2019仁风西瓜节”节徽设计征集大赛,邀请社会各界从事文化创意的机构及个人、高校师生共同参与,为乡村名优产品的品牌发展注入文化创意的力量。与此同时,在工作中,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还积极构建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企业化运作、园区化管理、专业化开发、规模化经营,大力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进程,形成“公司+行业协会+地理标志商标+农户”“协会+地理标志商标+农户”“合作社+地理标志商标+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建立起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从传统生产者向经营者、农业工人的转变,有效促进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在章丘,我们协会亲自实践,流转了545亩土地,建立了‘龙山小米’种植示范基地,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基础上,进行新尝试,探讨标准化管理发展之路,凝聚各方力量,整合资源,精心打造产业化、品牌化示范效应。”孙明香介绍。“我们帮助会员单位植入新商业模式,顺应互联网+分享经济新趋势,创新销售方式,让地标产品、品牌价值提升……”其实,在提升地理标志品牌知名度、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化建设、推动地理标志产业化发展方面,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做的并非只有孙明香介绍的这些。近年来,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还带领诸多地标产品积极亮相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金芒果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以及首届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充分展示宣传该省地标产品的魅力,叫响了大批山东地标品牌。“我们协会将继续依托地理标志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孙明香如是说。(韩瑞)(责编:林露、吕骞)。以初心和使命 书写人才工作新答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不断强化信仰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