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煤炭贸易区块链标准与检测工作小组成立,爱建信托成为会员单位之一。据悉,该小组由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煤炭交易市场专业委员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上海煤炭交易所发起,致力于促进煤炭产业与金融、技术的高度融合,打造出煤炭贸易领域真正的智慧供应链。供应链金融是信托的重要业务场景,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具有天然优势。对此,爱建信托总裁吴文新表示,“区块链与供应链是‘天作之合’,能够帮助煤炭企业了解每笔交易的‘前世今生’,降低信任成本,打破信息孤岛,解决供应链金融的痛点,有效降低煤炭企业融资成本。”据了解,爱建信托陆续在消费金融系统的实践和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系统的研发中,积累了丰富的科技经验。利用区块链技术,供应链金融的展业逻辑可以从传统着重于“点”,向“链”式结构,最终向“网”式结构进化,从“中心化”向“去中心化”转变,形成产业及企业有效数据沉淀,完善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区块链技术的时序性和不可篡改性,金融机构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金融信托真实性的问题,中国信托业协会专题研究课题《区块链在信托中的应用研究》指出,从供应商、核心企业、分销商到物流企业、仓储监管公司、金融机构等其他参与者,均可运用区块链技术共享各自在该供应链各环节中的各种交易细节,节点信息通过全网认定,物流信息通过货物地理位置信息的改变在网络中体现,资金信息通过回款信息的更新及时通知收款方与金融机构,应收账款信息与应付账款信息通过资金的时间错配信息及时准确更新给交易双方以及金融机构,仓储监管信息通过数字化信息及时提供给企业以及提供动产质押融资的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各方均可以获取真实可信的实时资料,彻底解决传统供应链之间的信任问题以及信息流动不畅问题,为各方的运营风控提供优质的数据。区块链存证技术助力家族信托记者发现,除去供应链金融,信托公司也加强了区块链技术在家族信托的探索和研究。相关资料显示,万向信托落地“区块链+DNA生物技术”在信托领域的应用,为家族信托领域当事人身份确定、慈善信托领域“失孤”家庭寻亲提供鉴定技术。据了解,万向信托将区块链存证技术应用到家族信托管理中,解决了传统信托合同的安全性保障,为合同签订时间点的有效性进行了证明,使得业务具有更高的文档安全性、更低的线上线下存储成本,能够更快速便捷地验证合同信息的真实性。有信托业内人士分析称,对于家族信托,区块链可实现家族信托从设立到管理的全流程信息存证,记录信托运行的情况,追溯信托资金的用途,极大地改善信托的透明度,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增加委托人的信任。除此之外,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万向信托在继续实践区块链的研究成果,比如,区块链存证技术应用到爱佑慈善基金项目中,每一笔捐款和用款的去向都可以明确追踪。”事实上,信托与区块链结合的落地场景广泛,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区块链在信托中的应用研究》指出,信托公司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重构多种业务发展模式,如数字资产信托管理、基于区块链的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及知识产权信托、电子签约模式、信托受益权流转等。同时,信托公司还可以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共享账本等特点对客户身份信息进行识别以及在信托业内共享交易对手违约信息。(责编:史雅乔、刘然)。习近平会见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 新华社平壤6月21日电(记者李忠发)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锦绣山迎宾馆会见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习近平代表中国党、政府、人民对朝方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表示诚挚谢意。
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在香港推进“一国两制”实践。
此次展览将中国非遗艺术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观念相结合,并充分考虑到澳大利亚观众的审美要求,使东西方的文明与理念在展览中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
变更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其他内容的,参照前款规定办理。
同时,加大财政和金融引导支持。
该报告还指出,“世界其他国家受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反映出中国作为一个市场、供应方和资金提供者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 图拉州发展公司投资部负责人谢尔盖·阿尔乔姆耶夫表示:“这是图拉州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项目,将带来上千个工作岗位并有效增加税收,因此我们对于工厂的支持也不遗余力。
此事发酵多年,村民们的行动并没有将事态发展至某种不可收拾的状态,当地政府理当珍惜并积极回应这种理性维权态度,千万别等事情“闹大”了再来处理。
不过,日方以独岛是基于国际法的日本固有领土为由,拒绝了韩国的抗议。
按照设计方案,地下4层将实现减量提升,改为3层结构。
区域性整体减贫成效明显,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
另外有国内外300余名金融界、企业界、高校的代表参会。北京援疆战线上的退伍军人:永不褪色的军人风采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机场就战场,升空就是战斗。”2016年12月26日,在北京市怀柔区财政局办公室任职的转业军人陈玮怀揣梦想来到和田,开启三年援疆路。 1995年,陈玮入伍,从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70师。十八年后他转业到地方任职。 “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财政系统,面临新的挑战,需要适应环境和能力的转变。”陈玮身上有一股军人的战斗力,不惧困难,从零点起步,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很快适应了工作。 五年之后,他又主动响应组织号召,报名参加援疆工作,来到更遥远的祖国西部边陲,迎来人生第二段如火岁月,就任北京市援疆前指财务合同审计部副部长,兼任和田地区财政局农业经济办公室副主任,双肩挑,身上的担子不轻松。 陈玮说,他永远忘不了刚入疆时,与援友们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场,慰问三位沙海老兵的经历。虽然近3年过去了,但依然历历在目。 “有的老兵在沙尘暴里迷失方向就永远留在了荒漠;有的严重脱水再也没能走出戈壁滩;还有的顽强走出了沙漠,如天降神兵一般,迅速瓦解了敌对势力……” 陈玮用一种超越自身年龄的沧桑述说着那段故事。他告诉记者:“沙海老兵几十年如一日战风沙、斗盐碱、住草笆房、喝涝坝水,通过人拉肩扛,开垦出数万亩绿野田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无论在北京前指还是受援地挂职单位,陈玮没有豪言壮语,他只是在暗暗学习沙海老兵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即便工作再苦再累,也绝不辜负韶华。”。《河北日报》:梳理办刊路 续写报人事 该特刊共由4个整版组成,版面设计上,《河北日报》迎合了70年的主题,以红色为版面色彩基调,象征着对70周年到来的喜庆气氛。每一个版面都被如翻开报纸的“7”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难忘的印迹》,搭配资料图片组成;另一部分《我是党报人》,则由在《河北日报》奋战几十年的老报人以及目前在职报人的言论组成。 作为与新中国一起走过70年岁月的《河北日报》,此次特刊既可以说是对该报创刊70年以来的回顾与总结,也可以说是《河北日报》在70周年之际,对人民与党所呈现出的一个70年工作报告。 “党报永远要信党”,作为一份党报,《河北日报》在其特刊《70年,我们薪火相传,一腔忠诚,与党同心同向——砥砺前行不忘来时路》中,挖掘《河北日报》创刊史,向人们展示出其自诞生以来就流淌在身体里的红色血液,表明了其从一而终,作为党和人民发声工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