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品质到增质量:科技政策筑牢大国粮仓根基 “推广壮秧壮蘖、化控调节、防早衰栽培等技术措施,有效提高优质稻的综合抗倒伏能力,减少因倒伏造成的减产、品质变差带来的损失,实现优质稻生产的绿色提质增效。”江西芦溪县敖家坊村种植大户方相招一边指着基地里长势良好的水稻,一边高兴地介绍,这一示范片平均亩产公斤,通过新技术减少倒伏灾害产量损失%,减少化肥用量%,减少农药用量10%。 有了科技支撑,粮食的绿色增产就有了底气。 走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突出高产高效绿色技术集成,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嫁接进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农业耕作、栽培、植保、灌溉等水平持续改善,藏粮于技正在成为粮食生产中的一抹亮色。 有了政策支持,粮食的丰收就有了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发布2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出台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 做好“减法”——2006年起,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结束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300多亿元。2009年开始,逐步取消了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的地方配套,每年为主产区减轻负担近300亿元。 做大“加法”——建立农民种粮补贴制度,相继出台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政策。推进“三补合一”,建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奖励资金规模由2005年的5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28亿元,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 做足“乘法”——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不断改进玉米、大豆临时收储和目标价格政策,推动建立玉米、大豆“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稳定种粮收益预期,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 在科技和政策的助推下,大国粮仓根基牢固。目前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一半以上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68%。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中华粮仓越来越稳固,确保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 从强基础到促改革: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日趋完备 中国粮食增收发展史,与中国农村改革史齐头并进。 70年来,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核心,围绕促进粮食生产和提高种粮农民收益,我国在不断推进农村改革中
“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我国经济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相对经济来说,文化方面是弱项,我们抓住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调研。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起步时才平方公里,后来才扩大到平方公里。
业内专家认为,夜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社会、政府共同努力。
这意味着“三限房”销售摇号的过程,从选择摇号平台到摇号过程,房产销售企业一律不参与。
大家都不破坏规则,方能都从规则中获益。老牌商场的年轻化“改装” 现在的云影电影小镇,在过去四年里经过了多次改造。
”尹旭的回应是基于“兴趣”。
再加之新能源汽车市场规律性的上半年低迷、下半年销量集中爆发的特点,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值得期待。
马爱农老师因翻译哈利波特而闻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曾这样评价马爱农老师对《神奇树屋》的翻译:优秀的译者在语言翻译过程中特别注意词汇的对应,从而实现文化的交融。《神奇树屋》做到了“信”“达”“雅”,既忠实于原文,语言又有灵秀之美,保留了《神奇树屋》原版的教育价值。
(责编:常雪梅、吕腾龙)。李白传世唯一手迹《上阳台帖》现身 这件国宝如何入藏故宫?张伯驹纪念展现场。
评价制度改革是一个指挥棒,这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要解决顽瘴痼疾。
郭玮宏曾对防蓝光手机贴膜、眼镜等防蓝光产品进行过实际测量,结合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发现防蓝光产品在有效性上并不能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