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人工智能、中欧班列等成为本届博览会的热门话题。博览会共吸引全球约2300家参展商,其中60余家来自中国,是欧盟国家外的第一大参展商。与会人士认为,共建“一带一路”给欧洲和中国企业创造了双赢机会,期待更多中国物流企业前来参展。 两年一届的慕尼黑国际物流博览会创办于1978年,是全球物流行业第一大展会。作为世界顶级的运输物流盛会,展会囊括物流服务、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相关领域。 “数字化是未来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在虚拟现实眼镜和动感座椅的双重模拟下,德国邮政集团展台工作人员本杰明·施瓦姆正在体验叉车失稳情况。他迅速调整方向盘与操纵杆,直至视野重新平稳、屏幕警报解除。“这样的应激培训有惊无险,在叉车司机培训初期既能提高安全性、减少成本,又不影响学习效果。”摘下虚拟现实眼镜的施瓦姆表示。 一个集装箱可以有多智能?在荷兰鹿特丹港务局展台,一个展示集装箱或倾斜、或摇摆,模拟着“漂泊”在海上的智能集装箱。就在上个月底,一个智能集装箱与其他41个普通集装箱一同随着货轮从鹿特丹港口出发,将记录未来两年船上的各种信息。该智能集装箱装有各类传感器、测量设备和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测量空气质量、集装箱内外气候情况、集装箱内物体的运动、噪音、气味等几乎所有环境变量,还可以准确定位。 鹿特丹港务局官员拉德马克表示,海运集装箱在装载和卸载期间,会从雷达中消失,最长“消失”时间可达数周。以从新加坡运往鹿特丹的集装箱为例,一路上要涉及30多个国家的海关规则,过程复杂。智能集装箱技术如果能进一步推广,将为打击走私犯罪,尤其是毒品走私,提供全新解决思路。 本届博览会从各个方面展现了物流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硬件方面,有可以自动跟随拣货员、穿行于仓库中的无人驾驶载货小车,可以自主装卸货物的快递无人机,在大型货仓内用于扫描货物条形码的扫描无人机;软件方面,有物流云平台解决方案,基于可穿戴指环、增强现实智能眼镜技术的视觉分拣方案…… 数字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德国联邦信息技术、电信和新媒体协会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9%的货运公司将数字化视为物流领域的最大挑战。虽然绝大多数企业都不否认数字化带来的好处,但只有少数应用了人工智能、区块链或3D打印技术。阻力主要来自高人才成本、技术工人储备不足和激烈的国际竞争。 “数字化是未来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德国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部长安德烈亚斯·朔伊尔在博览会期间表示,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标准将是未来物流业的关键技术。
枸杞新品种推广种植后得到了农民的好评,目前已改造老枸杞园8万亩,辐射带动受益农民近万户。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46岁正值壮年,但许多时候,彭文忠在家刚吃完晚饭、坐在沙发上就会犯困了。
她认为,相比城市群,都市圈更有利于平衡利益、加强合作。
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北京旅游学院教授王英明,河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杨磊,花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郝建国,平山县人大原主任、平山县旅游协会名誉会长、敬业集团旅游文化丛书总编辑李海明,平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郝春艳等省市县各级领导和专家参会。
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在需要的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原先物质文化的层次和范畴。
黄世聪在节目中提到“涪陵榨菜”在大陆人心目中堪称“泡面搭档”,他还说,“大家如果知道的话,榨菜是他们中国大陆吃泡面的时候一定要加的。
由于渡江战士多数不习水性,泰州一些渔民利用河道、湖泊帮助渡江士兵进行上下船、摇橹划桨、游泳救护等水上技术训练。
小马参加的“2019新生骨干训练营”,为期三天,针对的是日后想参与学校学生工作的学生。
”沈菊林说,现在,他已经完全适应了农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我们和一些互联网公司合作,凭借人民网过硬的内容把关能力和风控体系,帮助他们有效地把控风险。
7月29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十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回应了上半年铁矿石价格疯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