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领导魏小东、崔述强、隋振江一同检查。
笔者当时便在《环球时报》撰文,新加坡恐将面对内忧外患的诸多挑战,其中就包括如何继续保持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外交平衡术。果不其然,新加坡近年来在外交上确实表现出不少冒进和失算。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不久前警告,新加坡应牢记小国应有小国的作为,立场一致性和遵守原则固然重要,但是小国外交必须务实。不过,这一观点遭到新加坡多位外交高官的反驳。 新加坡向来不相信小国无外交的宿命,并一直追逐着小国大外交的梦想。李光耀生前推崇大国平衡外交,因为他笃信的是大象打架,脚下的草地必定遭殃。这一理念在新加坡处理与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1990年10月,新加坡才与中国建交,旋即11月便与美国签订军事合作备忘录,向美国提供海空军基地。 新加坡的外交布局,其实一直保持了连贯性,甚至是有点死板,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军事上亲美、经济上亲中、政治上独立。军事上,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却被穆斯林强邻环伺,并一度被嘲讽为小红点,国家安全面对挑战,因此期望获得世界上最强军力美国的庇护。经济上,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国内市场微不足道,不过却有着中英双语优势,因此希望顺搭中国崛起的快车,实现自身外向型经济发展。政治上,新加坡则强调主权独立、多元种族和谐共处、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和亚洲价值观。 由此可见,新加坡对于中国若即若离的态度和立场,虽然令人失望,但其实并不出乎意料。其实,华人占大多数的新加坡,在外交上不仅不会对中国格外亲近,有时反而会更加疏远。 首先,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中国以外,唯一一个由华人统治的独立主权国家,新加坡的华人并不像其他国家的华人一样有种寄人篱下的无奈,因此他们也自然没有把中国当成娘家的需求。 其次,新加坡社会向来崇尚精英主义,治国精英们大多接受西式教育,对于西方世界有着自然的好感,即便是华人,也未必就认同中华文化,而且不少对于中国政治体制,仍存有一定戒心。 最后,新加坡最重要的天然优势,就是扼守马六甲海峡这一贸易和军事要塞,随着中国从传统陆地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与其利益冲突难免会日益增多。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新加坡此前孤注一掷押宝希拉里,希望她上台后能领导美国继续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熟料天上掉下个一心自扫门前雪的特朗普,毅然决然地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而且竟能把李显龙先生错认成印尼总统佐科,此种友谊令人尴尬。而与此同时,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中国则把一带一路倡议运作得风生水起。国际风云如此剧变,新加坡若仍执意玩弄旧式中美平衡,未免太不明智。 李光耀领导下的新加坡外交,巧妙利用大国平衡术,破解了小国生存困境,实现了小国大外交。只不过,远见卓识、国际威望和影响力,并不像权力一样可以继承,而且世界格局早已今非昔比。如今的新加坡外交,将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能在坚持原则、保持外交政策连续性和具备策略灵活性、务实之间求得精妙的平衡。否则,一旦失衡,代价恐将十分惨痛。(作者是旅居新加坡的中国籍独立时评作家,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校友)。普京:坠机所在国须对事件负责 默哀并令彻查 中新社莫斯科7月18日电(记者贾靖峰)俄罗斯总统普京18日凌晨在总统官邸召集俄政府主要成员举行社会经济会议。
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按规定及时公开疫苗产品信息、说明书和标签、药品相关质量管理规范执行情况、批签发情况、召回情况、接受检查和处罚情况以及投保疫苗责任强制保险情况等信息。
”“我们军队的最大特点是由各民族组成的,对武装起来的人民来说,团结与否关系到生死存亡,维护军队的团结就是维护民族团结,不团结,只能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有一个外国人夸他的画Beautiful,他问我们什么意思,从此便用上了。
20年间,对于新晋产业,信中利往往会根据产业发展规律、趋势去挖掘相应的优质项目。
伊朗高原南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小亚细亚半岛、阿拉伯半岛大部有高温天气。
滑板入奥的消息传出后,引发了各界滑板爱好者的广泛讨论,即使现在已经基本尘埃落定,但圈内人士对入奥的看法仍然褒贬不一。
(刘希榕刘洋)(责编:李轶群、杨迪)。雄安将建机场快线 启动区设航站楼原标题:雄安将建机场快线启动区设航站楼 本报讯(记者蔺丽爽)17日,中国雄安集团发布《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服务项目比选公告》。 《公告》显示,机场快线(R1线)工程南起雄安新区启动区,北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航站楼,线路全长85千米,其中雄安新区段40千米,廊坊段41千米,北京段4千米。
绩效责任。
面对下一个十年,杭州城市学研究工作要进一步深入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支撑城市学、杭州学研究。
(责编:尹星云、鲍聪颖)。大河奔流书写绿色发展画卷——黄河连续20年不断流启示原标题:大河奔流书写绿色发展画卷——黄河连续20年不断流启示这是2018年6月26日在黄河两岸的河南省台前县吴坝镇和山东省东平县银山镇之间的浮桥上拍摄的黄河河道(全景相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新华社郑州8月14日电滔滔大河,蜿蜒九曲,宛若一条金色的缎带东入大海。在人们的印象中,“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路奔流入海,但其实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近30年,黄河曾多年出现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