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斯言,秉持传媒的专业操守,采访时注重起码的文明举止,这是从业者的基本素养,如果连这都做不到,还怎么保持理性客观?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更遑论支持止暴制乱,共同守护香港。
11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5年 1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2月,在中共广东区委内改任常委兼军事部长,参与领导黄埔军校校军进行第一次东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在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活动期间,房艳主动制作了印有“创卫从一点一滴做起”“请不要随手丢弃废纸”“协力同创3城,个个都是责任人”的创卫宣传“明白纸”,向每一位来买彩票的彩民免费发放。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信息安全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App收集个人信息有了“国标”。记者昨天采访参与草案制定的专家获悉,国标的制定希望能让个人隐私信息不再“裸奔”,但要认定App的信息收集确属越界行为,具体操作层面有较大困难,需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预计国标正式发布要等到明年。 输入法竟收集密码信息 感觉手机自带的输入法不太好用,市民小孙下载并打开了一款输入法,程序让他先勾选这款输入法。随后让小孙吃惊的一幕出现了,一旦勾选成功,程序首先提示,“可能会收集您输入的所有内容,包括密码与信用卡等个人信息”。 输入法有什么权利记录用户的密码与信用卡等敏感信息?这是否会被传到云端服务器?自己的银行账户信息会不会因此被泄露?这一连串疑问让小孙连忙选择了卸载。 更多App则并不给用户选择权,强制性开通各种敏感权限。如果用户拒绝被收集信息,程序给出的结果也很干脆:无法使用! App收集个人信息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这次公布的国标草案显示,输入法类App所需收集的信息只有网络日志。然而记者打开上述这款输入法发现,其隐私政策中的设备调用权限则足有9项,涉及存储权限、无线数据、通讯录、位置、拨打电话等。 推荐性国标引导企业遵从 何延哲是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工作人员,也是此项国标草案的起草者之一。一款游戏软件却要访问用户通话记录,收集与自身应用完全无关信息;个别新闻App索取不到地理位置等非必要权限就无法使用,这都是何延哲在工作中发现的现存问题。他表示,目前一些App确实存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而国标出台,将极大促进App收集个人信息行为的规范化,减少企业过度收集个人信息问题的发生。 过去对于App收集个人信息问题,多部门都曾出台过指导文件,但也存在要求不完全一致的问题。这次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国标,正是为了提升App收集个人信息的整体规范性。 “《信息安全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属于推荐性国标,而不是强制性国标。”何延哲说,“目前在整个互联网行业,推荐性国标数量远远大于强制性国标。” 推荐性国标是否就意味着含金量的降低,会不会降低对企业的约束力呢?在何延哲看来,今后有关部门在执法中有望大量采用这一标准,从而倒逼绝大部分App主动对标。对于个别拒不采用国标的App来说,也会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而失去用户的信任,遭到自然淘汰。 过度收集隐私还需强化执法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App数量也在持续膨胀,那么市民常用的App在隐私问题上都足够安全吗?App收集个人信息的整体情况究竟如何呢? 2018年11月,中消协曾发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评测报告》,显示金融理财、邮箱云盘和旅游住宿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与隐私较多,支付宝、ofo、美图秀秀、悟空理财等知名品牌纷纷上榜。报告显示,100款App中,多达91款App列出的权限涉嫌“越界”,即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 今年7月初,工信部通报显示,猎豹浏览器、小红书、网易考拉、融360等18款App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不久,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又点名了30款App,包括中国银行手机银行、我爱我家、当当云阅读、猎豹安全大师等。此后,中国银行等多款App也跟进做出了整改。 “目前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够明确和系统,个人信息保护的职责也相对分散,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往往存在举证难、维权难等问题。”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国标出台后,后续法律法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陈音江介绍,用户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后,通常被建立“用户画像”供商家推送产品或服务,有的甚至被贩卖给不法分子用于诈骗钱财。 事实上,App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涉及功能也相互交叉渗透,诸如微信、支付宝和美团等,其功能早已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确定其信息收集的合理范围也需要非常严谨的甄别。 “要保护App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减少App个人信息安全隐患,除了出台国标,更需要有关部门严格执行现有标准和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的违法犯罪活动。”陈音江说。(本报记者赵鹏实习生陈静仪蔡静灵)(责编:宋心蕊、赵光霞)。生活垃圾分类越细 可回收垃圾越值钱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几个州的司法部长表示考虑提起诉讼,扼杀新法案。上半年中央“猎狐”成绩单:3名“百名红通人员”回国投案《红色通缉》背后的故事,正是党中央将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进行到底的一个个缩影。今年以来,中央“猎狐”力度不减,成绩斐然。3名“百名红通人员”回国投案1月28日,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9年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天网2019”行动正式启动。5月29日深夜,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云南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肖建明回国投案。“不希望在国外了此残生”,她最终一个月后,6月29日,外逃18年的“百名红通人员”、职务犯罪嫌疑人刘宝凤回国投案自首并积极退赃。至此,全国“百名红通人员”已到案59人,其中党的十九大后到案11人。《中国纪检监察报》曾发文透露肖建明回国投案的心路历程。肖建明列“百名红通人员”名单第6名,其肖建明的潜逃行为经过了长期预谋和精细策划。然而在肖建明外逃后,我方积极与外方开展司法交流合作,依法冻结肖建明及其家人在国内银行的涉案存款。2015年中央追逃办将其列为“百名红通人员”,2017年4月和2018年6月,中央追逃办两次集中曝光外逃人员线索,肖建明均位列其中。2018年8月,国家监委等五部委《关于敦促职务犯罪案件境外在逃人员投案自首的公告》发布后,肖建明态度转变较大,表示愿意考虑回国投案。出逃多年的腐败分子陆续归案今年以来,“天网2019”行动再启锋芒。随着外逃人员有关线索密集曝光,惩治腐败的天罗地网撒向全球,潜逃者已无处藏身。除“百名红通人员”外,还有多名外逃人员归案。3月28日,外逃近17年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原广东健力宝集团副总经理于善福回国向纪检监察机关投案,并积极退赃;同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下,北京市纪委监委、北京市追逃办统一指挥,海淀区监委果断行动,在北京将外逃16年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原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席飞抓捕归案;4月22日,外逃4年的红通人员、广东省深圳市田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村集体企业)原董事长梁泽宁被新加坡执法部门遣返回中国;4月25日,潜逃20年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会计姜世强在家人的陪同下,携带3个房本和80余万现金到北京市海淀区纪委监委投案自首,并积极退赃;5月18日,出逃半年的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人民政府社保平台主任李昊回国投案,在其装有随身物品的纸箱里,除了几件带着汗味的旧衣服和几支红霉素药膏,只剩下一个电饭煲;……今年是中央追逃办成立五周年。据统计,2014年至今年6月,全国共追回外逃人员5974人,其中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1425人,“百名红通人员”59人,追回赃款亿元,追逃人数和追赃金额迭创新高。2019年同时也是追赃工作年。4月1日,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展开,中央追逃办加大反洗钱调查力度,持续发力打击地下钱庄,对国内涉案动产、不动产,依法应冻尽冻、应收尽收,实现赃款在境内“藏不住、转不出”。同时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推动建立涉案赃款查找、冻结、返还合作机制,多措并举追缴赃款,力争赃款在境外“找得到、追得回”。追逃防逃追赃工作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未来中央“猎狐”工作将如何推进?又将取得哪些战略性成果?我们拭目以待。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布网络文学专项整治典型案例原标题: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布网络文学专项整治典型案例 针对网络文学领域存在的低俗色情等问题,“扫黄打非”部门大力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截至7月底,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转办涉嫌传播低俗色情甚至淫秽内容的网络文学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和作者线索347条,部署各地积极查处,已查办刑事案件10起、行政案件67起,约谈网站70余家,责令整改。 全国“扫黄打非”办今天通报专项整治中查处的8起典型案件包括: 云南谭某某“赢在大学网”传播淫秽物品案。经查,2016年至2017年,谭某某开办“赢在大学网”,为获取网站点击量,上传34篇疑似网络淫秽文章。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毛收益10%作为土地入股农户分红,保底不低于每亩500元,10%支付给企业作为技术服务费用,15%用于支付套袋、疏花、授粉、采摘等人工费用,5%作为村级经济积累,其他用于偿还贷款。
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申请人可自助或由开发企业当场协助进入南昌市“三限房申购”登记平台PC端或移动端,向开发企业申购登记,系统即时反馈登记结果。
”荣耀总裁赵明表示,将麒麟810高端芯片下沉到荣耀X系列,是品牌史上“最激进的一次旗舰技术下沉”。
要激励党员干部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奉献意识,提高各方面工作能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据美方证实,击落MH17航班的是俄制BUK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