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推出牢记嘱托奔跑追梦收到总书记回信之后系列报道,与您一起见证发展变化、感悟初心使命。今天(8月15日)刊发第十三篇《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而且这个细节让我联想到过去——在农村,60多岁的老太太的腰拱得像鱼钩一样,走路拄着拐棍,气喘吁吁。
实际上,“唯流量至上”只是逞一时之快,未来明星舆论场的跌宕起伏是否依然会围绕着流量和数据而旋转跳跃,或许需要以本次“打榜”为由头开始新的运作。
各级党委(党组)要负起主体责任,纪委要履行好监督专责。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整个产品线来说,烘焙是盐津铺子的一个增长极和增长点。
民警调查发现,张某某(女,24岁)因下雨不愿下楼扔垃圾,便将餐盒、塑料杯等厨余垃圾从9楼窗户直接扔下,掉落在三层平台处。
2019-08-1415:53让孩子在完成规定作业,确保人身安全的条件下释放天性,尽情玩耍。
正因此,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就要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
它可以是鱼眼效果,让镜头里的世界充满“宽”的乐趣;也可以是微距效果,让镜头里的细节惊艳朋友圈;还可以是广角效果,让镜头里的世界容纳更多的精彩。
见学归来,官兵纷纷以昂扬斗志投身练兵备战。
现为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他,主持研发了国际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寒武纪”。 您可能想不到,这位年轻科学家也是一个资深游戏玩家,而且游戏还帮他与芯片研发结缘。 会打游戏让他有幸参与国产芯片研发 一路“开挂”的陈云霁被视作天才少年。 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9岁成为国产龙芯1号研发团队中最年轻成员,24岁博士毕业,29岁晋升为研究员,33岁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 他却坦言,在19年的学习生涯中,考第一名的次数不多,甚至经常垫底。 在少年班,既非最聪明也非最刻苦的陈云霁爱打游戏。“游戏给我的大学时代带来很多乐趣,让我打心底认为计算机很有意思。但芯片灵感和科研思路,更多还是从科学实验和冥想上获得的。” 在陈云霁看来,芯片设计乃至科学研究某种意义上也是非常复杂、激烈的游戏。“只是,这个游戏没有攻略,也没有对手,我们要做的是探索方法、超越自己。” 陈云霁说,未来人工智能在游戏上的应用也会比较广。“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研究能对游戏发展起到一定作用,我觉得也挺好,相当于将兴趣和职业结合。” 大学四年级时,陈云霁想去中科院计算所念研究生。龙芯1号研制组组长胡伟武是面试官之一。“胡老师觉得我游戏打得很好、又有做科研的潜力,就力排众议把本科成绩并不拔尖的我招为研究生,让我很荣幸地成为国产龙芯研发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陈云霁说。 从龙芯3号中学会“软硬结合” 陈云霁进行处理器体系结构研究和开发工作近12年。“没有龙芯,就没有今天的我。” 恩师胡伟武强大的意志力最让陈云霁敬佩。“胡老师能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他敢想敢拼雷厉风行的作风,深深影响了我及后来的寒武纪团队。” 25岁,陈云霁成为8核龙芯3号的主架构师。 与龙芯1号、2号不同,龙芯3号需要进行多核处理器架构设计,对处理器性能的要求大大提高。“以前是一桌菜给一桌客人吃,现在是一桌菜要给八桌客人吃。” 为顺利“上菜”,陈云霁和同事一起钻研文献,但无法找到现成解决方法。不断摸索后,他们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层次化目录的缓存一致性协议,使得龙芯3B在相对较低的功耗下即可达到较高的峰值性能。 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陈云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无论做什么都会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系统,而且往往是‘软硬结合’的。智能芯片也是想把‘软’的人工智能算法与‘硬’的芯片结合起来。即使现在,计算所的多项研究成果依然保留着这个特色。”陈云霁说。 发不出论文也要坚持AI梦 2008年,陈云霁和弟弟陈天石决定联手做人工智能和芯片设计的交叉研究。这源于他年少时的想法:机器是否能像人脑一样聪明? 当时,国内外这方面研究非常少,困难和阻力很大。学生也担忧:做了后,发不出论文是不是没法毕业? “不过这是我的学术理想,我还是要做。”陈云霁让学生去做相对较好毕业的热点方向,自己则把主要时间放在智能芯片上。 他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处理器研发技术,并多次向体系结构顶级会议投稿,却都以被拒告终。“跟现在的热闹相比,当时更多的是一种孤独的感觉。” 但陈云霁深信,只要选择正确方向并坚持下去,总能逐渐改变国际学术界。“我们扎扎实实做出了全球第一款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通过实际数据说明了深度学习处理器的潜力。” 后来,他们的研究工作不仅发了论文,还两次在国际顶尖会议上获得最佳论文奖。到今天,已有5大洲30个国家近200个国际机构(包括哈佛、斯坦福、谷歌)在应用跟踪陈云霁团队的学术论文。 孤独的基础研究者 陈云霁想让AI芯片计算效率提高一万倍,功耗降低一万倍。“形象地说,未来手机的聪明程度将超过阿尔法狗,能学习人、自然、社会处理问题的方式。
支付宝、美团、滴滴打车等网络软件的普及,意味着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将离不开互联网,也意味着如果不会使用这些软件,生活将有极大的不便。笔者认为,作为学习能力强,容易接受新兴事物的年轻人,理应帮助老人们搭上互联网的高速通道,享受这些实惠便利。首先,父母亲人与互联网“脱轨”就是子女的失责。当今时代,手机让不少人成为了“低头一族”和“冷暴力”善施者,沟通全靠手机传送,现实中和家人多说几句话的耐心都没有,更别说不厌其烦的教授他们使用手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