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调整后净利润提升至5260万元,对比2018年同期增长亿元。
加强商品住宅全装修监管,也是促进绿色、环保、节能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商品住宅品质,改善居住质量,稳步提高群众的居住水平,有利于加快南京市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这些新规与买房人有关 1装修材料、品牌全公示 新政中要求,全装修住宅项目应按所售主力户型1:1要求建设交付标准样板间,且交付标准样板间、装修评估报告、全装修示范合同的装修标准必须一致;在公开展示的交付标准样板间中,需标注各大件的标准品牌,对于部分定制产品,需注明材质标准。非交付标准须在现场明示,并在合同中标明。 南京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张辉表示,样板间、评估报告与合同三者一致,将有效防止标准模糊给买卖双方带来的争议,同时,通过公示、样板间实物展示以及合同进行全方位的保障,当未来房屋交付的时候,业主与开发商双方完全可以对照交付标准,查看是否符合约定的标准,减少纠纷的产生。 2最低保修期为2年 新政中明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最低保修期限为2年,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期为5年。如果在保修期内出现问题的,房主可以要求开发商进行修缮。 3交付后样板间仍需公示三个月 许多购房者在收房后,经常感觉与买房前参观样板间时看到的不一致,可售楼处的样板间已拆除或挪作他用,无从比对。此次新政中明确,开发企业除了要在销售现场公示装修标准、装修评估价格结论和样板间外,样板间的公示截止时间须至项目交付后三个月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对个别房产商的弄虚作假行为起到震慑作用。楼盘交付后,买房人可以从容比较新房与样板间的差异,一旦发现有不符的,可以立即向相关部门投诉。 4变更装修标准需业主同意 新政规定,装修价格由第三方房地产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包括对样板间的价格认定评测,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评估结果负责。装修标准、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的装修价格写入商品房销售合同。装修价格评估报告经公示后,开发企业不得擅自更改,项目交付之前必须按照核准的装修方案一次装修。如需改变装修设计标准,需征得购房业主同意。新房交付前不得采取二次装修等方式,提高全装修价格。 张辉表示,通过第三方机构科学评估全装修的价格,且经物价部门备案,买卖双方按照装修指导价签合同,解决了买卖双方对价格认定不一以及装修定价的乱象,有利于推进质价相符,解决价格纠纷。 5高端盘可“优质优价” 目前,南京全装修楼盘的装修标准多数在2000元-3500元/㎡,部分高端楼盘动辄5000元/㎡以上常引发买房人吐槽。新政中明确,将实行“优质优价”,对部分高端楼盘,应根据装修标准客观确定装修价格,装修评估价格须经专业评审部门测算评估确定后,企业方可进行申报。 张辉认为,全装修不搞一刀切,主要是考虑到不同楼盘自身定位不同、面向的客户群体也不同,因此在装修方面需体现差别性。装修价格监管的核心不是档次高低,而是质价相符,档次高低由开发企业和市场决定,质价相符才是重点监管的对象。 这些新规与开发商有关 1.装修建房不同步,领不到销许 新政规定,全装修交付的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全装修应随商品住房主体工程一道,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监管、同步交付,实行对全装修工程的全过程监管。未按要求做好“四同步”的全装修过程,全装修部分未办理质量监督手续的,不予价格备案,暂停核发预售许可证。 2.不接受价格指导,领不到销许 新政还规定,开发企业申请装修价格备案时,毛坯、装修需分别备案。开发企业申请装修价格备案时,要提供国家一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应科学合理估价。对于不接受装修价格指导的新申报项目,将暂停核发预售许可证。 3.搞“个性化装修”另收费,一年内不得卖房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楼市的河西等热点板块中,部分楼盘在销许价之外,还向买房人收取所谓“个性化装修”的费用,借此抬高房价,“一房难求”的背景下,购房者只能忍气吞声。 新政规定,将严格执行一价清政策,在毛坯房备案价和装修指导价之外,开发商如存在收取其他费用的行为,如个性化装修、捆绑车位、家电、茶水费等,一经查实,物价部门将根据价格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查处,房产部门将暂停该楼盘销售,并在一年内暂停核发预售许可证。(责编:孙红丽、孔海丽)。187纳秒,见证20量子比特纠缠态奇迹薛定谔的猫实验示意图。
责编:吴正丹、牛宁。司法公开彰显制度力量(金台锐评) 司法公开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无论是提升司法公信力还是树立法治权威,都必须建立健全阳光透明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8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迎来第三十一次检察开放日活动。与以往不同,参加这次开放日活动的公众都是通过网上预约申请后随机抽选产生的。完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老百姓报名参观,这在最高检开放日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只有让人民群众认识和了解检察机关,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有效地监督和支持检察工作。”最高检负责人表示。 司法公开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无论是提升司法公信力还是树立法治权威,都必须建立健全阳光透明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近年来,我国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司法公开着墨颇多:最高法同步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建成全球体量最大、访问量最多、影响最大的裁判文书网;最高检升级建设检察服务中心,四级检察院同步完善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让“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的理念深入人心,公平正义不仅正在实现,而且是以老百姓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曾几何时,司法曾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而司法公开就是要掀开这层神秘面纱,让案件的每一个流程、庭审的每一个细节、文书的每一个标点都要迎接社会公众的检验。 对于司法机关而言,司法公开不仅是态度,是勇气,更要彰显制度的力量。一开始,很多人的确不能适应:公诉人在公开庭审中被问到哑口无言、司法文书中的小疏忽招来一片批评、法律适用问题引起广泛争论等等。但随着时间推移,司法公开倒逼司法公正的作用开始显现,司法人员的能力水平在公众挑剔的眼光中不断提高,并且越来越敢于在关键节点主动发声回应社会关切,与社会公众形成了良好互动。 前段时间,在赵志红死刑案中,最高法主动发声,详细回答了为什么赵志红坚持供认自己就是“呼格案”真凶而法院最终没有认定,给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疑罪从无”法治课。而在昆山反杀案中,最高检和江苏检察机关主动介入,详细说明案件定性意见,也让专业的正当防卫逐渐被公众所了解。 了解了才会尊重,理解了才会信任。对于法治建设而言,更是如此。
同时那种为了政绩而罔顾生态、安全代价的发展模式,必须及时抛弃。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1974年 6月1日,病重住院,此后,在医院中仍工作不止。
先后自主研发了4大系列、数十种规格的微生物多糖产品,主持制订了4类生物胶产品的国家标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8项,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26项,多款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们在村里受人侧目,在河南被认为丢了河南人的脸,在全国亦受到口诛笔伐。
在海州区,像贺倩倩这样的“新村干”还有很多。2018年起,为解决部分村干部年龄老化、视野不宽、青黄不接等问题,海州区通过公开招聘,分两批选拔出203名优秀大学生回本村任职,将他们充实到全区84个村(其中5个涉农社区)的“两委”班子。这批“新村干”的到来,为一些“老气横秋”的村子注入了新鲜血液。招选拔现场火爆,考试既看理论水平也重实践能力,为84个村配备了203名优秀大学生2018年初,海州区委组织部在对79个村的大学毕业生情况开展调研时发现,很多大学生有返乡干事创业的意愿。为此,海州区经过谋划,决定公开招聘有工作经历的海州籍优秀大学生回本村任职,启动“本土大学生回本村任职”的“双本工程”。“我们选拔优秀大学生回本村任职,不仅有利于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同时还为乡村振兴打造出了一支‘拉得出、干得成、用得上’的高素质村干部队伍。”连云港市委副书记、海州区委书记万闻华说。沈菊林是板浦镇菜园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在外打拼了5年后,他与朋友合伙创办了一家装修公司,每年分红加上工资有20多万元收入。2018年初,沈菊林得知招“村干”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就报名了。“这些年一直在外,苦也吃了,钱也赚了,同时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很想回家乡干点实事。”沈菊林说。和沈菊林一样,2018年初,各地的海州籍大学生们,纷纷回老家报名应试。“笔试、面试现场非常火爆,全部都是年轻的面孔。”回忆起公开招聘时的场景,时任海州区委组织部组织科负责人的徐鑫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报名并通过资格复审的就多达701人。选拔考试既看理论水平,也重实践能力,采取现场演讲、民主测评、家访、走访群众、调研创业项目等形式,全方位了解分析岗位匹配度等情况。“大家报名这么热情,选拔过程容不得半点马虎。”海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林田海介绍,经过严格挑选,两批次公开选拔共为全区84个村配备了203名优秀大学生,其中党员68人,平均年龄岁。招聘来优秀人才后,还要想办法留住人才。为此,海州区拿出一整套方案,建立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和绩效考核奖励制度,为“新村干”们解决后顾之忧。
除了地处偏远,在低温动力系统工作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但对此于新辰显得十分从容,“只要严格按照规程和要求去测试和操作,实际上是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的。
不过,无论劳诗曼还是阿里巴巴,目标都不仅限于此。
伊利、夏进等龙头企业在全国奶业低迷时期,主动扩大加工量、增收鲜奶、稳定市场,带动我市奶业逆势发展、闯过“严冬”,现在发展的非常好,奶价也很稳定合理;塞外香、法福来等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粮食订单超过40万亩;壹加壹农牧公司积极推广“公司+政府+金融+合作社+养殖户”的运行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养殖肉牛、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