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侧面反映出,中国的不少投资行为其实是一种速食文化,只忙着尽快赚钱,而对长期的未来的利益却不知所措。
(责编:董思睿、毕磊)。未来三天全国天气预报:东北偏东部较大风雨 南方持续高温一、地区等地出现大雨或昨日,中东部、中部、东北部出现大雨或暴雨,辽宁、和吉林、吉林市局地大暴雨(100~146毫米)。另外,昨日东部、中东部、部、、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分散性大雨或暴雨,广东和、福建、云南等局地大暴雨(100~147毫米),上述地区最大小时降雨量50~106毫米。
说到底,尊重关爱环卫工,根本之计是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福利待遇。
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我们在院务会上讨论半天,最后还是婉拒了。
刘女士一进诊室,德叔看到她脸色差,一搭脉,感觉碰到了冰块一样,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是刘女士自认为非常健康的饮食习惯出了问题。
这本书讲述了杰斐逊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同时还介绍了他对权力和政治的观点。
责任编辑:金苏美(实习)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的由来统一战线同一切事物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是一门科学。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统一战线在中国得到极大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政党、民族、宗教、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港澳台侨等诸多领域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政策,成功地解决了什么是统一战线、如何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完成党在不同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凸显篮球的竞技性与刺激感,《我要打篮球》赛制设定了四位领队,组建起两大“俱乐部”展开对抗。
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气以来,已安全稳定运行9年多,为保障进口天然气的质量安全,霍尔果斯海关不断探索,进一步采取便利化通关措施,更好服务于国家能源通道建设。
“按照卡塔尔国家水电总公司调度,葛洲坝集团建设的卡塔尔供水E标项目部除供应卡塔尔炼油工业重镇乌姆赛义德镇之外,供水成功后还将进一步保障多哈的工业、居民用水的安全与稳定。
对此,有专业人士分析表示,随着该《意见》出台,愈演愈烈的电商“二选一”乱象将得到有效遏制。 电商平台存垄断乱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网络零售同比增长达%,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攀升至%。随着新模式、新业态的涌现,电商对于经济的拉动效应进一步凸显。但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竞争加剧,部分电商平台持续利用既有优势采取垄断措施,致使商家、消费者蒙受损失,而要求合作商家“二选一”是平台实施垄断的常见做法。 所谓“二选一”,是指部分电商平台为了追逐商业利益、打击竞争对手,要求合作商家只能入驻一家网络销售平台,不能同时入驻竞争对手平台的行为,这一现象由来已久,每当电商促销节来临时,“二选一”问题就会被频繁爆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6·18期间,至少有数十家知名品牌发表官方声明,表示将退出新晋电商平台,只在某电商平台销售商品。以今年6·18期间最引人关注的电器品牌格兰仕为例,其发声谴责“二选一”行为,并表示,因遭遇搜索屏蔽、商品限流等“制裁”,企业于某电商平台的销量趋于停滞,造成重大损失。 对此,有电商专业人士分析认为:配合发表官方声明、阶段性下架热门商品等行为,是品牌方面临“二选一”重压下的自保方式之一。品牌商都希望多渠道发展,不希望成为垄断平台的棋子,因此往往只发声明不关店。而实施平台则会将品牌商的声明进行广泛传播,从舆情端有效打击竞争对手。 对于企业而言,只有知名品牌商才具备协商的能力,更多中小品牌商则只能接受垄断。上述专业人士认为,本轮“二选一”期间,营收损失数千万、被迫大举裁员的中小企业不在少数。 “二选一”致企业受损 “二选一”是商业竞争的最初级手段,本质上是通过逼迫品牌只能选择单一渠道,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此类垄断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更多利润,这些成本最终由消费者买单。 互联网被认为建立了开放、平等的新商业环境,“二选一”则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封闭和倒退。相较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变革等方式,“二选一”更为简单,一旦基于支配垄断市场地位的手段取得成效,平台就会反复使用。但另一方面,长此以往,企业也将失去创新的动力,只能通过“不断向品牌商收取更高费用”来实现自身增长。 虽然已经对一些企业和消费者造成了影响,但大规模的“二选一”仍在延续。近期,又有多家知名品牌先后发表声明,称将终止与某新晋电商平台的合作。对此,上述行业人士表示:由于6·18“二选一”没有达成既定的“歼灭”目标,实施平台正计划采取更为激烈的措施,本轮“二选一”预计将延续至“双十一”周期。 事实上,不论是品牌商还是消费者,都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品牌商的困境,正引发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办公厅此次印发的《意见》,更是明确指出要“依法查处互联网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交易、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张晓荣(责编:赵爽、夏晓伦)。年内57位银行人被处终身禁业 多人因涉房贷款违规而被罚 在银行工作是很多人的追求,但在银行工作也会面对巨大的压力和很多的利益诱惑。监管机构一直对金融市场乱象保持高压监管态势,从业者们要想在银行业行稳致远,就要把合规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据《证券日报》记者初步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8日,银保监会开出并披露的行政处罚中,已有至少57人被做出终身禁业的处罚。这其中还有不少银行高管同时接到终身禁业和取消任职资格终身的双料处罚。 恒丰银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王丽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上述两项处罚确实比较严重,对于个人来说,基本上意味着银行从业生涯的终结。过去,监管机构对于机构的处罚更多,对于具体个人的处罚相对较少、处罚较轻。从业务办理流程来看,业务是由具体人员办理的,在相关利益驱动下,一些业务人员在违法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更容易铤而走险。此时加强对个人从业人员的处罚,更能体现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也能对个人从业者产生更大的警示作用,有助于从源头上更好地管控好风险。 57人遭终身禁业“顶格处罚” 近年来,银行业监管机构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但铤而走险者仍不在少数。 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消息显示,近年来,银保监会持续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从严打击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从2017年至2019年一季度,银保监会在银行领域处罚责任人员5305人次,作出警告3421家(人)次,取消任职资格450人次,禁止从业365人。 而针对一些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银保监会在“顶格处罚”方面也不手软。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公开数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8日,在银保监会、银保监局本级及银保监分局本级开出的银行罚单里,明确提到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的罚单有55份,共有57人被“终身禁业”。 是什么因素使得这些从业人员被终身禁业呢?记者梳理了以下几个“关键词”,包括非法集资、涉房贷款违规、受贿、内控不到位以及参与骗贷等。 涉房贷款违规是银行人员被终身禁业的最常见原因。其中既有“开发贷”,也有按揭。比如今年4月份辽宁银保监局对3位银行工作人员开出了终身禁业的严厉处罚,理由是,对违规发放“假按揭”贷款直接负责。 今年7月份,银保监会阿拉善监管分局曾开出两张罚单,对某国有银行2位工作人员处以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的处罚,原因就包括“为‘四证’不全企业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负有直接责任。”而因此原因被处罚,这在以前非常罕见。 监管机构对银行人员在涉房贷款领域的处罚也是监管工作重点的体现。银保监会发布的《2019年“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房地产行业政策是工作要点。同时,为进一步落实“治乱象”成果,近期针对银行业涉房贷款的专项检查或将启幕。 此外,记者梳理违规事由发现,上述罚单中有22张涉及违规发放贷款,这其中或许也有不少罚单与涉房贷款有关。 除房地产外,一些银行人员因职务之便参与甚至组织非法集资、参与骗贷,受贿等也是其被终身禁业的主要原因。相关从业者多数已获刑。 此外,从被罚人所在金融机构看,农村商业银行被罚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