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经验互相交流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南峪村的段春亭书记向中韩交流团讲述了中国三星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打造的分享村庄产业扶贫示范项目麻麻花的山坡脱贫案例。在紧邻北京的拒马河畔,南峪村在2014年底人均年收入还低于中国贫困线标准,长期的交通困难、耕地不足、产业缺失困扰村庄致富,然而短短四年后,南峪村2018年人均收入已达到7000多元,实现全村脱贫,是三星分享村庄项目为这里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段书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16年项目落地后,南峪村瞄准北京市场,利用乡村风情,将闲置旧房改造成精美民宿,引入专业运营机构管理,打造商业品牌麻麻花的山坡。中国三星围绕客房服务、餐饮服务、接待礼仪等方面对当地村民进行了管家培训,提升民宿服务档次与质量,并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岗位。发展不但是要解决财富增加,更重要的是让村民分享好的居住环境、分享村庄资源、分享村庄发展机会、分享村庄发展成果以及分享村庄发展模式和经验。段书记介绍,南峪村采用组建经济合作社,搭建村民共享的股份制合作社平台,并引入精准扶贫机制嵌入股权设计,实现每年村庄收入50%用作村民分红,项目实施三年来已实现户均分红4182元。 这次访韩行程中,中国村长还集体作客被誉为韩国柿饼之乡的尚州市九湾里村,女村长郭灵美向大家介绍,村子已依托集体种植特产,结合旅游和生产体验以及线上宣传,形成一条致富的完整链条。村庄55户农家90%都从事柿子生产,每到收获季节,村里的柿子被统一送去做成深加工产品,占据韩国市场相当大的份额。同时,村文化体验活动也成为一大支柱产业,实现四季创收。村庄对资金实施科学分配管理,每年赚到的收益专门分出一部分用作投资。 分享农村复合产业的经验 两国农村产业的经验分享引起中韩团员和专家的极大兴趣,韩国六次产业专业顾问孙志成结合韩国农村经验,向大家介绍了韩国的农村复合产业发展战略。韩国农村也和中国农村一样,在城市化和国家整体产业升级的时期面临区域资本流出,人口老龄化,农村收入减少等问题。 孙志成分析称,要想通过农村复合产业实现持续增收,关键在于由专业农民等农村地区居民主导,利用地区自然环境创造出的附加值与就业岗位,带动农业以及农村地区发展形成资本,从而激活地区经济。 在交流环节,共同的话题让中韩村长和专家们打开了话匣子。韩国孙在根教授在听完南峪村的案例后分析道,韩国的农村合作社已经有超过40年的历史,一些依托产业或资源发展起来的村庄,后期往往会遭遇瓶颈,孙在根特别为在场的中国村长打起预防针:在政府和外界的扶持停止后,村庄寻找自主发展的方向是个难题。因此村庄脱贫后,还继续要打造品牌,要有自身独特的地方。 来自韩国的刘永倍村长则强调,村长对于乡村的发展要有自己的理念,发展的目的应当更放在对村民幸福感的提升上,要让村民切实分享到发展带来的红利。 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 这次中国三星组织的赴韩国交流与培训对我启发很大,韩国农村产业融合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借鉴。段春亭书记对《环球时报》记者感叹道,我们下一步会借鉴韩国经验细化分配机制,形成乡村可持续产业。
此次活动发起人吴光智告诉北青报记者,他联系在外工作的同村村民,包括吴光智在内的五六人捐款达3万元左右。
张正竹认为,只有通过技术和装备手段,建立茶叶品质评价体系,用客观数据说话,才能分出茶的三六九等。
1-6月,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海南、重庆、四川、贵州、青海、宁夏等11个省(区、市)无劣Ⅴ类国控断面。
丽泽为商务区从业人员提供优质教育据介绍,上个月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控股有限公司与北京金融街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北京丽泽金融街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以儿童成长中心项目为起点,采用新设、托管等多种运作模式,逐步开拓,充分开发挖掘教育需求潜量,打造涵盖学前教育、中小学、国际教育、培训等多学段、多类型的高端优质教育产业体系,立足丽泽,面向丰台,为更多市民提供个性化和丰富的教育选择。
12日发布的《濒危物种法》修改版草案由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1973年签署生效,是美国白头鹰、灰熊等公众熟知物种走出濒危处境的最大功臣。
植物工厂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北欧,却在日本得到第一次大规模应用。
香港电影的发展开始显得后劲儿不足。
赛事冠名商,贝壳找房首席市场营销官宋琦表示:“贝壳平台上有众多根植于社区的合作品牌,除了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住’的服务,我们也希望与田协一道推动每一位居民的健康发展,希望通过举办社区跑真心创造一个便捷的跑步方式,让大家随时跑起来。
比如说乐队去国外巡演,可能去一拨两拨三拨,到一百拨的时候,观众才会买单,但是前面的人都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些印记。
”在实验中,研究小组将测试3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其中一种是在科罗拉多高原干旱地壳中发现的,还有一种可以耐受重金属。
(责编:杨蕊荣(实习生)、张雨)。科技评价要有操作性(创新谈) “不破不立”,然而很多时候“立”比“破”难;要在破除陈规的同时,制定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新规 近年来,科技评价体系的改革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有关部门也积极进行了相关的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