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仅今年2月,因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受处理的320人中,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和村干部就有285人,占%。“这起案件就是前车之鉴,希望大家汲取教训,认真履责,在农村危房改造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中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去年11月12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召开“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大会,党组书记、主任胡宏一再叮嘱干部不要重蹈覆辙。胡宏说的是彭水县住建委、高谷镇有关人员在危房改造项目中发生的违纪问题。此前,该县高谷镇为了突击完成C级危房改造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大量采取钉红色木板或刷红油漆的方式进行改造,没达到C级危房排危加固、消除安全隐患的效果。调查组到高谷镇随机抽查34户C级危房改造情况显示,34个C级危房改造项目均不同程度存在工程量严重不足、改造工程偷工减料以及改造后仍未达到排危加固要求等情况。查阅档案资料时,发现由县住建委保管的验收档案资料与实际改造项目有明显不符等情况,还有2户属违规改造。县住建委对C级危房改造项目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在检查验收中走马观花、搞形式主义等问题随之浮出水面,相关人员受到处理。“身边活生生的案例让我深受教育,必须引以为戒,严细深实做好C级危房改造项目监管工作。”彭水县住建委村建科负责人曹某参加警示教育大会后深有感触地说。与彭水县一样,该市相关区县和部门突出教育实效,在扶贫一线把“以案四说”警示教育落细落实。为加大指导力度,市纪委监委出台纪律处分决定宣布以及“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工作办法,明确要求典型案例既要在发案单位,又要在所涉地区、部门、系统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组向重庆市委反馈巡视情况后,市纪委监委把“以案四说”警示教育作为落实整改的举措之一,要求通过组织生活会、群众院坝会等方式持续开展。截至目前,已召开群众院坝会60余场,让扶贫领域“以案四说”警示教育直抵乡镇、村(居)。警示之后,102人迷途知返“金宗生贪污扶贫资金的案子判了,有期徒刑九个月,缓期一年执行。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亲赴机场迎接,平壤数十万群众沿途夹道欢迎,首次为外国领导人举行致敬活动,习总书记在盛情之中正式开启平壤时间。
2019-08-0817:46夜间经济中,晚间的餐饮以夜宵或宵夜的形式为人们所欢迎。
要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提高对做好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面对知识产权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做决策、想办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破解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不到20平方米的棚屋一住20多年 生于1919年的王文玉,眼看就要在宝华里的老旧平房中度过自己的百岁生日。
乱世之下,怀璧其罪,无人可独善其身。
通过这些“标本”,可以窥见古人编纂这类技术性文献的动态过程,复原他们的撰写方法,体察他们的思维模式。
随后有消息称该飞机是被击落的。
“这是我们学校的常态。”走在空旷的校园里,蚌埠医学院党委书记高怀荃淡然地说:“如果早上来看,池塘边、教室里、大树下,全是读书的身影。”是什么样的精神浸润出蚌埠医学院这所蛰居皖北的高校儒雅的书香?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高校先后培养出四名院士?是什么动力让这所学校薪火相传,为皖北地区培养70%的临床一线骨干?“医学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科学”在蚌埠医学院校史馆,一个斑驳的木头箱子格外引人注目。箱子的主人叫李涤生,这是他每次下乡帮农民体检诊疗时携带的箱子,里面不同的隔断摆放着不同的器械和药品。李涤生生前是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名誉主任、主任检验师,1959年由上海第二医学院支援安徽到蚌埠医学院工作。那个箱子,就是他为了方便工作,自己“发明”制作的。在蚌埠医学院,像李涤生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1958年,为加快安徽建设,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迁一半至蚌埠市,并抽调原安徽医学院部分优秀师资创建了蚌埠医学院。一件件实验器材、课桌椅凳被肩扛手提从上海运到蚌埠,一批批上海第二医学院支援和省内调配的知名专家、骨干教师、技术人员汇聚蚌医。白手起家的艰难困苦挡不住开拓创业的奋斗热情,至高无上的医学精神在蚌医的历史上镌刻下凝重厚实的印记。“蚌埠医学院从一开始就带有开放的基因。”蚌埠医学院科研处处长王震寰说,上海二医的内迁,使创办伊始的蚌埠医学院具备了传统西医背景、制度、管理和文化,带来了医学院的“顶层设计”。上海的技术和蚌埠的地域特色叠加,“取得了1+1>2的效果。”“医学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科学,是人学。”在蚌埠医学院,这已经成了全体师生的共识,也成为教学的理念。新生一踏进校门,首先要参观校史馆。在校史馆最醒目的位置,蚌埠医学院首任院长谢炘的遗言让每个学生动容,“宁可让学生在我身上划错千刀,也不能让学生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谢炘不但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教育事业,去世后还将遗体捐献给学校。而他留下的这句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蚌医人。“生命的礼赞”在蚌医,临床医学学生的第一节课,是在“厚生堂”上的。学生们捧着鲜花,神情肃穆地献给把遗体捐献出来的“大体老师”。这极具仪式感的第一课,带给学生的是对生命的敬重。“让学生首先认识生命,才能对职业充满神圣感,才能关爱和敬重生命。”王震寰把这节课称作“生命教育”。在他看来,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医生,医生面对的是病人,只有把人文精神和人本主义的观念渗透在教学中,“才能让知识和冰冷的手术刀带上温度”。2014年,负责遗体器官捐献接收站的邵正仁老师退休了。60岁生日那天,他为自己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将早已填好的遗体捐献志愿书交到了他的继任者陈传好手中。“接收站成立之初,一年不过一二十名志愿者。伴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志愿者不断增加,如今志愿者共有483人。我是479号,希望用实际行动继续传承学院精神!”邵正仁说。师资是办好大学的第一要素,教师的素养是培养出什么人的关键。正是在这样充满“生命礼赞”的教育中,蚌埠医学院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陈孝平、王福生等当代医学领军人物。走出了以第一个上报手足口病疫情、“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刘晓林为代表的一大批扎根基层的临床业务骨干。走出了6万余名各类医学人才,开枝散叶,服务奉献于国家医药卫生事业……近年来,蚌埠医学院构建起特色鲜明的“临床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从直属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遴选建立临床学院。学生从第三学年下半学期起进入临床学院,在学习临床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临床实践,改变传统医学教育“三段式”模式下相互割裂的理论课教学、临床见习和实习,实现临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临床课堂教学与临床实习教学的有效衔接和融合。志愿者服务是蚌医第二课堂的主要内容。曾经当过志愿者的学生张涛说,“当志愿者最大的收获是,奉献已经成了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毕业时,张涛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复试,遇到一位病人突发心脏病,张涛没有犹豫,凭着精湛的医术把病人抢救过来。然后,默默地走进考场。事后,医院调出监控才找到他。“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刘永平是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第三批援助南苏丹医疗队的成员。她清楚地记得,“我在蚌医上学时,老师都是手把手地指导,解剖室的门整天都是敞开的,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进去学习,任何时候都可以向老师请教。”在南苏丹的日子,最难熬的是酷热的天气和缺医少药,“第一个月严重失眠,有的人一个月瘦了20多公斤。孤单时,一个人在房间里转,只有不停地拖地才能遏制住想家的念头。”就是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仍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我最高兴的是,当地政府给我们颁发了奖状,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马强说,‘大使馆的门永远对蚌医的刘大夫敞开’。”从国外回来,刘永平最喜欢的就是在蚌医校园里散步,“我喜欢看学生们读书的样子,似乎能看到当年自己的影子。”12月是考试月,也是淮河边上的蚌埠最冷的时节,“我经常看到学生在路灯下看书,一问才知道,教室里的暖气太足,容易犯困,这些孩子为了清醒就到室外的寒风中看书。”“别的学校学生上课的标配是书包加水瓶,我们的学生多了一样,马扎。”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吴俊英说,周末,学校草坪上都是看书的学生,椅子不够用,学生就随身携带马扎,“一坐就是半天。”蚌医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在人才培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方式,拓展师生交互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2015年毕业后,徐晶选择留在蚌埠医学院附院工作,“也有上海和浙江的医院要我,但喜欢蚌医的氛围。在这里,‘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是我们一进校门就能感受到的气息。我很享受这样的拼搏。
到北京以后,人民日报接收了国民党的《华北日报》,地址就在王府井。在庆祝70周年的时候,作为一个报社的不年轻的老朋友来说,我想说两句话,一是两个不要忘记,一个不要忘记战争年代为中国的新闻事业为办好人民日报牺牲了很多同志,所以在庆祝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他们,忘记了他们,就忘记了人民日报的这段历史,记住了他们,是对他们最好的慰问。
车市淘汰进程提速7月是今年下半年的第一个月,从数据上看,各个品牌的销量表现基本延续了上半年的状态。
除深得泰禾十余载造园精髓以外,泰禾·北京金府大院还采用了多种即将失传的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