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孟哲、杜燕飞)。“赚钱APP”真的能赚钱吗? 多款号称“看新闻就能赚钱”的APP,根本没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新闻”也多为猎奇、八卦等垃圾信息。 郭德鑫作新华社发 在“人手一部”手机的年代,读新闻、看视频、打游戏已经成为一件寻常事。随着“低头族”不断增加,一些人却开始在寻常事上打起了主意。一批打着“看新闻、看视频、走路能赚钱”旗号的赚钱类APP(应用程序)频繁出现,吸引大量用户下载安装。然而,记者发现,赚钱APP并非真的能赚钱,从注册使用到现金提现,整个过程圈套重重,一不留神,不仅白费功夫,还可能掉入陷阱。 随处可见慎下载 “看个新闻就能把钱挣了”“走走路就可以领钱了”,赚钱类APP一般利用此类宣传语吸引用户,听起来毫不费劲的赚钱方式不禁令人心动。 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小文告诉记者,自己在玩游戏、刷微博、看短视频时,经常会看到植入的赚钱类APP广告。“有几次我玩手游,一局结束后游戏里提示看个短视频可以增加经验值,我就点进去了。一看是‘趣头条’的广告,视频里称每天在‘趣头条’上看新闻达到一定时长可以挣零花钱。”小文说,“刷短视频时,还在页面底部看到过‘淘头条’‘微鲤’等多个赚钱APP。” 除了在各大网络平台植入广告之外,记者发现,多个应用商城中也存在大量赚钱类APP,涉及多个品类,阅读新闻赚钱、转发文章赚钱、试玩APP赚钱、走路运动赚钱、知识问答赚钱、问卷调查赚钱……关于赚钱类APP的经验贴也在网上随处可见,这些文章大多以诱惑性文字为标题,打着分享经验的幌子为APP做推广。 用户利用零散时间在手机上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获取一定回报,这一诱惑吸引了许多手机用户参与。不少APP采用“第一次注册奖励”吸引用户点击下载,而用户在初期获利尝到甜头后,又会在“成功推荐亲朋好友得奖励”的诱惑下向他人介绍,这些都加速了此类APP传播。 费时费力提现难 下载这些APP是否真的就能赚钱呢?一些用户使用后才发现,所谓的“赚钱”并没有那么容易,绝非简单看看新闻。 “广告上声称的收益和实际十分不符,第一次注册奖励几千金币,注册后发现几千金币实际还不到1块钱。”下载过某资讯类赚钱APP的小黄对本报记者说。根据该平台规定,阅读资讯、观看视频、分享新闻、签到等都可以换取金币。然而,按照兑换原则,用户至少要阅读四五百分钟的新闻资讯或者观看十几个小时的短视频,才能赚取1元钱,进而才能在该APP提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赚这1块钱,很不值当。有些平台还要累积到一定数量的金额才能提现,1块钱不能提。”小黄说,最终,他选择了放弃这款下载量不错但根本赚不到钱的APP。 除了耗费精力之外,“赚钱”门槛越来越高也是小黄放弃的原因。“起初它会用一些丰厚的奖励让你觉得‘赚钱’很容易,不过后来,随着我的积分越来越多,它设置的任务门槛也越来越高。每天都需要完成许多繁琐且耗费时间的任务,实在令我不能忍受。”小黄说。 不过,完成不了任务并不重要,赚钱类APP早已为用户埋下了另一个“套路”——通过“拉人头”赚钱。记者发现,许多APP都设置了丰厚的推荐奖励,与看新闻赚钱相比,这种赚钱方式似乎轻松得多。拿趣头条来说,目前在趣头条上邀请一位用户可以得到9元,邀请越多赚得越多,最高可达13元/位。而以走路能赚钱为噱头的趣步,则将拉人头数量与用户等级、收益挂钩。通过邀请的方式,赚钱类APP迅速在手机用户中推广开来。记者发现,目前,趣头条、微鲤分别占据苹果应用商店新闻类和社交类应用第5名、第7名。 审查把关严整治 业内人士表示,赚钱类APP大多利用丰厚的邀请奖励获取用户点击下载,进而赚取利益。而充斥这些APP内的,是大量广告和八卦、猎奇信息,内容质量堪忧。不少广告点入后并没有明确的产品信息、生产者和销售者信息,而是要求用户添加微信后依据对方的指导下单。 目前,一些地方已展开对赚钱类APP的整治。今年6月,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趣头条、惠头条等聚合资讯类平台,要求相关企业加强广告发布前审查把关、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杜绝发布虚假违法广告;同时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此类玩手机、刷微信轻松赚钱的广告,以免上当受骗。上海市场监管局表示,通过添加个人微信订购无资质的减肥、补肾等产品,可能购买到非法添加的有害产品,而且事后很难通过正当渠道进行消费维权,存在极高风险。 记者还发现,少数APP为了躲避监管,不在正规应用商店上架,而是选择在网络上发帖。与违法广告一样,这类APP均需要添加微信并依据对方的指导操作才能下载。 目前,赚钱类APP还处于法律真空状态,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法律法规加以规范。专家表示,赚不到钱才是赚钱APP的实质,而APP利用奖金诱导用户发展下线拉人头的行为涉嫌传销。(责编:赵爽、夏晓伦)。美媒:“卵巢冷冻法”或可将更年期推迟20年8月11日报道美媒称,相关新闻报道显示,一家英国公司首次推出一项医疗服务,可用冷冻女性卵巢的方式将女性更年期推迟多达20年。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8月9日报道,这种名为卵巢组织冷冻保存的方法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它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被研发出来了,通常是为了保留因患癌症而接受治疗的女孩和年轻女性的卵巢。医生会在患者接受化疗和放疗前取出部分卵巢,将其冷冻起来。
也就是说,上海迪士尼禁带外食和涉嫌垄断,在经济学视域下未必有那么多不合理,其真正的问题在搜包——上海迪士尼可以禁带外食,但监督游客在园区内食用自带餐饮的方式只能在合法范围内。
广袤的沙海一望无际,一座座高耸的输电塔牵引着电线,沿着公路向远处延伸。
通过住房保障工作,约2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改善了住房条件,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玩具总动员4》已经拿下亿美元,预计很快也将加入其中。
但很快片方就进行了否认,并称演员片酬仅控制在10%左右,若按照亿元投资进行计算,片酬则约为3600万元,此外其他近90%的费用都投入到了制作当中,其中拍摄成本约占50%,后期占40%。
应该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是对中美关系本质的最真实写照,也是真正关心中美关系的有识之士的切身感受。
俄罗斯《消息报》14日称,对于这一事件,北约随后表示,F-18战机在波罗的海上空靠近俄飞机是为了进行识别。北约官员表示,在发现俄罗斯飞机后,北约波罗的海空中巡逻队的战斗机起飞去识别靠近盟友空域的飞机。识别任务完成后,战机就返回了基地。北约方面并不掌握有关飞机内有何人的信息。这架试图接近绍伊古专机的F-18战斗机隶属于西班牙空军,属于北约巡逻波罗的海国家领空的航空编队。这并非是北约战机首次在波罗的海上空接近绍伊古专机。2017年6月也发生过类似事件,当时一架北约F-16战机试图接近绍伊古专机,随后被一架护航的苏-27战机驱离。 俄方对北约的这种行为表示不满。俄新社14日报道称,俄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表示,在北约战斗机接近俄领导人专机时应当将其击落。我们必须坚决阻止北约的这种行为。不应该把国家领导人置于危险之中。只要击落一次,他们就永远不敢再接近。 俄国防杂志主编伊戈尔·科罗特琴科评论这一短暂战斗时表示,无论如何,从国际法角度来看,我们飞行员的行动是绝对合法的。北约军机在中立水域的这种行动具有挑衅性。无论他们是否知道这是俄防长的飞机,都不应采取这种挑衅行动。 俄罗斯军事专家亚历山大·日林表示,保护俄国防部长的俄战斗机飞行员在这一事件中表现非常称职。没有任何出格行为。不过,他也表示,对方并不想攻击绍伊古专机。他们不想自杀,不想因此引起战争。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14日报道称,俄军事专家阿列克谢·列昂科夫表示,北约战机试图接近俄国防部长的专机是试图表明北约的空中优势。实际上,这架北约飞机非常清楚谁在专机中。但F-18飞行员在靠近专机时并没有继续采取冒险行动,否则它将面临被俄护航飞机击落的风险。专家也不排除北约飞机是特意挑衅的可能性。俄罗斯将会通过官方渠道向北约提出抗议。 俄罗斯通常使用苏-35S和经现代化升级、达到4++水平的苏-27战机来保护国家领导人专机。苏-35S拥有超强的机动性。这两款战机护航时通常配备R-73和R-77-1空空导弹,能够迅速摧毁对专机构成威胁的任何目标。▲(柳玉鹏)。5G时代,计费模式有大变化原标题:5G时代,计费模式有大变化 传统的流量计费在5G时代已不适用,5G资费将更加多样化,即根据网络不同用途来规定不同的资费标准。总的来看,在5G时代每个人的通信费用会有所上升,但随着规模化应用,资费总价不会增加太多,并将保持在用户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且增加的费用会让用户获取到更高的价值—— 日前,中国电信宣布9月1日起停售达量限速套餐,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表示会跟进,一时间引发热议。有不少用户担心,取消不限量但达量限速套餐就是变相涨价,此举是为了给即将到来的5G时代做准备。 “取消达量限速套餐可能是为了给未来5G的流量定价做准备。
”送到台湾家门口“两岸同根同源、文化一脉相承,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璀璨夺目、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
这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也是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
”而戏中搭档,前辈任贤齐对杨紫的评价很高:“杨紫真的是一个很棒的演员,有一场戏是我要暴打她,然后扔到玻璃柜上。
在这个家庭里,她深刻感受到家庭教养在孩子的培养上至关重要,而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