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竞争加剧,部分电商平台持续利用既有优势采取垄断措施,致使商家、消费者蒙受损失,而要求合作商家“二选一”是平台实施垄断的常见做法。
刘爱华介绍,这个月的猪肉价格同比、环比均有所上行,确实受到市场供给偏紧的影响,市场供给主要受非洲猪瘟的影响。
武警上海总队副政委陈启昌祝贺双方成功签约,表示双方开展思想工作联抓,人才工作联手,公益事业联做,文体活动联谊,将有利于公民道德与军人道德的融合,有利于网络文化与军营文化的交汇,有利于书本知识与具体实践的结合。
去年以来,中法间又掀起新一轮文化交流热潮。
此次的教学演练,让旱地冰壶更好地向全省推广与普及,让更多的残障朋友了解冰壶,了解冬奥、冬残奥,为天津残运会以及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加油助威。效果至上:爱伦·坡的创作观美国19世纪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以下简称“坡”),卓尔不群,与美国文学的主流格格不入。
事实上,自主品牌车企身陷困境并非个案。
“我们小时候都吃过这个,并不知道它是珍稀保护植物,所以才犯下大错。
言行不一,不仅无法取信于人,更无法取得实际效果。
以此为开端,双方逐渐在其他领域有了新的合作。李黎明:东作红木文化的倡导者 作为海南开维集团总裁、东阳红木家具市场董事长、东阳市红木家具行业协会会长,李黎明积极引导和带领行业开拓市场、诚信经营,凭借其长远的发展眼光及其雄韬伟略,倾心打造高标准、规范化、专业化的东阳红木家具市场。 作为“东作”流派的挖掘者、倡导者、推动者,李黎明依托东阳红木家具市场,成功将“东作”文化打造成继“京作”、“广作”、“苏作”三大家具文化之后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家具文化之一。 红木家具发展的践行者 一直以来,在全国各地从事生产和经营红木家具的东阳人不少,但是真正能够形成规模、占据行业地位、有话语权的东阳企业却不多。2008年初,身任海南开维集团总裁的李黎明回到东阳,经过多番考察后不遗余力创办东阳红木家具市场,并斥巨资挖掘、推广、提升东阳的红木家具文化,振兴家乡的这一传统产业。
数据显示,目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3612万人,加入职业年金的人数有2970万人,覆盖率达到82%。
许国平说:“航天产品不像汽车等精密技术或机床类产品,可以通过后期干预来调整最初输入,可以不断修正,换言之,这些产品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容错的。
中国电视剧《恋爱先生》的译制工作已进入尾声。译制中心的配音演员们正加班加点,力争能在5月播出该剧。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蒙古国时,中蒙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影视剧制作、播放、交流等方面合作的协议。2015年,中国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卫视频道成立驻蒙古国影视剧译制工作室,负责落实中蒙两国相关合作项目。2016年,中国影视剧喀尔喀蒙古语译制中心在工作室基础上成立。中方5年内将向蒙方免费提供25部中国优秀影视剧译作,同时承担“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项目的实施。 据译制中心负责人阿古拉介绍,译制中心已经译制32部共1476集中国优秀电视剧和4部电影,在蒙古国多家主流媒体播出了27部1181集电视剧和2部电影。短短4年多时间,蒙古国电视剧市场出现了“中国热”。“相信《恋爱先生》的播出将在蒙古国掀起新一轮中国剧收视热潮。”阿古拉充满期待地说。他表示,译制中心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除了中蒙两国政府的有力支持外,离不开一群敬业、专业、辛勤传播中国文化的蒙古国导演、翻译和配音演员的辛勤付出。 “翻译中国电视剧是一种享受” 翻译道尔吉分享了心得体会:“我们翻译的中国电视剧主要分为古装剧和现代剧两类。中国古装剧的台词文雅,常运用很多成语和谚语,翻译时需要保留原意并转换成蒙古国谚语表达,这样能帮助观众真正理解其含义。中国现代剧常用网络流行语,翻译时我们便会结合蒙古国的流行语。” 道尔吉今年30岁,已是译制中心的金牌翻译。他大学本科学的是会计,但工作两年后决定学习中文。道尔吉就读于蒙古国光明外语学院,师从蒙古国著名汉学家包勒德巴特尔。接触中文6个月后,他就尝试阅读《三国演义》,一年后开始协助导师翻译中国电视剧。道尔吉在译制中心已翻译200多集中国电视剧。 道尔吉说:“我很喜欢中文,喜欢中国电视剧翻译工作。翻译中国电视剧是一种享受。”在翻译过程中,他时常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内涵又与时代一起发展、不断丰富。百闻不如一见。去年11月,道尔吉带着全家到北京和广州旅游。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发展令他们赞叹不已。 译制中心共有12位配音演员,其中还有一对夫妇。妻子叫布尔根,被称作“海清专业户”。顾名思义,中国演员海清出演的角色都由她来配音,比如《小别离》《王贵与安娜》等。 布尔根毕业于蒙古国电影学院表演系,大三到乌兰巴托电视台实习,开始涉足配音领域。译制中心出品的32部中国电视剧,布尔根都参与了配音。去年,布尔根把做主持人的丈夫巴特呼斯楞也介绍到中心做配音工作。夫妻二人在多部戏中为夫妻或恋人角色配音,默契有加。他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9岁,已经在学校选修中文。 “激励奋斗的题材在蒙古国青年中引起了共鸣” 译制中心蒙方导演巴特其其格曾在蒙古国国家电视台工作多年,1993年开始从事配音工作,1996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巴特其其格从业经验丰富,可以说是蒙古国影视行业发展历程的见证人。她说:“译制中心配备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配音设备,带来了专业的影视译制理念。感谢译制中心不仅把中国文化带到了蒙古国,同时为蒙古国培养了一批专业影视译制人才。蒙古国观众观看外国电视剧从此告别了解说式配音时代。” 布尔根谈到配音体会时,也有类似的感受:“和解说式配音不同,中国电视剧的配音要对口型,根据剧情把角色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出来,就像自己在表演一样,很有挑战性。与此同时,这种方式让配音水平提高很快。观众也喜欢这样专业的配音,感觉剧中的演员就是在说蒙语。这是中国电视剧在蒙古国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中国电视剧质量很高,贴近生活。剧本充满正能量,对年轻人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比如《北京青年》这部剧,反映出青年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创造光明未来的故事。中国电视剧对友谊和人性都做了极好的诠释,激励青年人为美好生活奋斗。激励奋斗的题材在蒙古国青年中引起了共鸣,适合发展中的蒙古国。”巴特其其格高度评价中国电视剧。 巴特其其格表示:“中国的电视剧从剧本、拍摄到演员表演都很专业。为这么多部剧配音后,我对《平凡的世界》和《鸡毛飞上天》印象特别深刻。剧情自然不夸张,充满生活气息。它们都是通过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化,反映国家的发展历程,生动讲述了国家由个人组成,然后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来推动国家发展的故事。” “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 根据收视率统计,《大丈夫》《结婚前规则》《冰与火的青春》《父母爱情》等中国译制电视剧收看人数均超过10万人次。其中《大丈夫》收看人数达到55万人次,刷新了此前译制外国剧在蒙古国的收视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