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要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挖掘本地书香文脉,在书香龙江品牌的引领下,策划开展具有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全民阅读活动。
以致于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下发通知,明令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得低于3年,为景区调价设置时间年限。但这一禁涨令效果不明显,一些景区将其作为门票涨价周期表,每隔3年就准备涨一次。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有186家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达112元。 价格持续走高也带来一定弊病。国内景区中大部分为国有景区,其中资源多依附于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遗产,具备公共属性,过高的门票价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抑制部分游客的出行旅游动机,限制对这些公共资源的分享。另外,这也会对游客在景区其他方面的消费带来限制,影响景区消费市场的扩增,景区门票依赖症更难缓解,更良性的旅游生态建设更无从下手,只能继续依靠高价门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底,湖南省桃花源景区、湖北省黄鹤楼等4个景区、山东省三孔景区等提出门票降价。 湖北省武汉市发改委网站发布通知称,自6月1日起,黄鹤楼单人门票从每张80元,下调至每张70元;半价票由每张40元,下调为每张35元。湖北省的腾龙洞景区、龙船水乡门票价格均下调。另早从5月1日起,湖北省九宫山景区旺季门票价格由75元/人,调整为70元/人;淡季门票价格由60元/人,调整为55元/人。 湖北之外,也有其他区域景区行动。5月10日起,湖南省桃花源景区门票价格由180元/人调至128元/人;6月1日起,山东省的世界文化遗产孔庙、孔府、孔林即三孔景区门票价格由150/人元降为140元/人。 客观来看,此次多个景区门票降价,无论降价几何,多少已有门票降价带头作用,但相对更大体量的景区,声势还较弱,更多的景区还没拿出实质降价举措。 积弊短期难除 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有政策,也有路径,但积弊已久,要在更大层面和力度上推进也不是易事。在原国家旅游局规划专家王兴斌看来,景区门票降价后实行多业态经营模式,也要因地制宜,看自身条件是否能够做到。比如杭州西湖景区,于2002年10月取消门票,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数据显示,2002年杭州旅游总人数为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到2015年底,游客总人数已达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亿元,分别增长倍和倍。 王兴斌认为,西湖景区取消门票,带动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延长了停留时间,增加了旅游总收入,这是有条件的,西湖景区和市区紧密结合在一起,具备多种消费业态和环境,有条件推动游客更多消费。但如果一个景区远离大城市或人口集中区域,远离集中消费的旅游集散中心,能否在门票降价或免门票的情况下,实现多种业态经营,结论还不肯定。 他认为,有些景区因资源禀赋或环保生态限制,偏于观光型景区,要变成一个综合消费的休闲旅游景区,存在一些客观条件限制,比如一些自然保护区内的风景名胜区,在新业态打造方面会有一些顾虑或限制。 此外,新旅游产品、新业态以及更长产业链的打造,都需要人才及开发水平提供保证。王兴斌认为,在推进国有景区门票降价过程中,政府应该更多履行责任。一些景区单靠自己降价,幅度可能有限,主要因为这些景区的开发建设、日常维护和服务、环保水电等支出如果完全靠自己投入,不太可能推动门票降价。 王兴斌建议,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财政收入允许的条件下,当地政府应该承担国有景区一部分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责任。比如政府进行统筹,将国有景区上交的收入拿出部分返回给景区,用以补贴其日常运营支出。而对于景区门票降价多少、怎么降价等,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景区本身的情况具体来定。他认为,目前大部分国有景区自负盈亏,如果上述条件不够成熟,单靠景区自身去推动门票降价,很难坚持下去,可能降价幅度很小,或者速度很慢。 打造非门票经济 景区门票降价,一大要义在于倒逼景区摆脱对门票的过度依赖,实现自我转型。在谈及境内景区门票降价时,湖北恩施利川市旅游委主任吴曼丽曾表示,降票价是景区自我加压、转型的举措,有利于推动旅游业从单一的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景区景点游向目的地游转型。王兴斌也认为,上述景区在门票降价后,要想其他办法,更多地开辟收入来源。 千禧一代是文旅业消费主力,旅游业年轻化趋势明显,个性化、体验化需求提升。旅游+推进下,产业融合加快,研学旅行、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文旅新业态频出。同时,人工智能、5G、物联网、VR、AR、云技术等技术创新,为景区智能化水平提升、打造新业态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按照规划,2020年,我国高铁通车总里程将达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万公里,民用机场将达约260个……出行的更便捷化,传统的旅游消费边界将大为延伸。 深大智能集团董事长汪早荣建议,针对目前旅游市场在非标及体验式产品的供给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应发挥自身的资源和本地化人才优势,重点突破产品创新。比如打造体验式产品服务,同一个景区采取不同打法,通过研学、亲子、公益活动等寓教于游;发展旅游+产品,打造核心流量+夜游项目,提升消费客单价。 绿维文旅控股集团董事长林峰表示,景区如何能够按照一年四季+白天+晚上进行开发、建设、运营、营销,实际上是景区发展中最核心的问题。他认为,在后景区时代,把观光性景区与养生、度假、休闲整合起来,同时结合地产、度假、产业发展形成跨越式延伸,实际上已不仅仅是一个景区开发的问题,而是区域的综合开发。基于这种模式,景区的盈利结构从门票到休闲产业,到地产,再到养生、养老服务结构,再延伸到城市化开发的综合收益结构。高福源为周恩来张学良会谈穿针引线 中央红军到陕北后,“对东北军进行争取”成为当时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东北军的家乡被日本侵占,蒋介石却把他们调来打内战,造成绝大多数官兵不满。这为红军开展统战工作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我85年参加工作时,当地的植被还很脆弱,野生动物也难觅踪迹。近些年政府提倡禁牧,加大造林力度,现在什拉召的树林越来越多,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也随处可见。绿化沙漠的任务到我已经是第三代了,我希望我的孩子能继续坚守沙漠,直到沙漠变成绿洲,”贾文义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像贾文义这样的沙漠卫士的激励下,敖特更花的心动摇了。曾经对沙漠种树嗤之以鼻的她,于1998年辞掉了在当地信用社的工作,不顾家人反对来到库布其沙漠种树,并在2009年创立了她自己的治沙联队。“刚开始种树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挣钱脱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沙漠绿化不仅仅是挣钱的活计,更是造福子孙的伟业。只有成功治理沙漠,我们的生活才能越过越好,”敖特更花说。怀揣着让家乡变绿,让乡亲们富裕起来的梦想,敖特更花带领着几十人的民工联队,日复一日地在库布其沙漠辛勤耕耘。仅仅10年的功夫,敖特更花带领的民工联队就绿化了超过3万亩的沙漠。在当地公司的雇佣下,联队民工植树期间每天能挣200多元钱,敖特更花的年收入则达到了20万元。在她的辛勤努力下,沙漠变绿的梦想得以实现,她和工友们也住上了新房,开上了新车。许多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她为“花姐”,媒体也为她起名“库布其的沙漠玫瑰”。“治沙种树改变了我的人生。家乡的环境好了,人也更富裕了,这都得益于环保理念。我想把这种绿色的思想传递给大家,让大家都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敖特更花说道。沙漠中的绿色黄金“1988年,我们集团开始在库布其沙漠创建生态产业。那个时候没人相信我们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做到盈利。3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态产业完成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帮助很多当地人脱贫致富,公司也凭借着生态产业而获得丰厚利润,”亿利集团扶贫办主任的郝亮舍说道。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鄂尔多斯公司,亿利集团用30年时间发展当地生态产业,其中公益性生态建设投资30多亿元,治理了1/3的库布其沙漠,自十八大以来,更是直接帮助脱贫万人。“像敖特更花这样的治沙民工连队,我们公司组建了232支,雇佣的生态建设工人多达5820人,人均收入达万元。除了生态植树,我们还利用沙漠的气候和环境特点,帮助农牧民发展甘草种植业、沙漠旅游业和光伏发电产业,真正做到了将沙漠变废为宝,”郝亮舍说道。广东省委书记、省长深入社区调研垃圾分类工作原标题: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加快建设美丽广东8月13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到广州,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我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调研。李希、马兴瑞深入越秀区白云街广九社区、北京街都府社区和增城区仙村镇碧潭村,仔细察看垃圾定点投放点、垃圾分类屋、回收柜等设施运转情况,细致询问分类操作办法和源头减量成效,与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和群众深入交流。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6·18期间,至少有数十家知名品牌发表官方声明,表示将退出新晋电商平台,只在某电商平台销售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弱于预期的7月经济数据成为14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跌破3%的催化剂。
不过细数日本的漫改作品,大家会发现日本的从业者非常擅长讨巧,他们拍漫改剧基本上只从两个题材选:少女漫与青年漫。
7月25日,丰台区某小区内,一名7岁男童在家中阳台玩耍时,将家用工具抛至楼下。
一则,考试作弊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背信行为,是对社会诚信的公然践踏,将其记入诚信档案,具有针对性。
这个项目竞争激烈,最后800米时,领先大团只剩4名选手,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体育运动学校的苏飞以14分26秒80的成绩摘得该项目金牌。 体校甲组女子跳高比赛中,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的选手刘逸雯最终以1米75的成绩获得冠军;体校甲组男子跳远比赛中,来自浙江省金华市体育运动学校的何禧龙获得冠军。
去年以来,重庆市委正式部署“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工作,先后出台工作意见和实施意见,该市各级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运用身边案例分对象、分类别、分批次开展警示教育。
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方法,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结果。
记者8月13日获悉,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将首次对2017年修订的《广东省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条例》(以下称“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在当天召开的专题汇报会上,广东省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广东省加快推进企业欠款清偿工作,截至7月底,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共排查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亿元,已清偿亿元。 对于一些政府“老赖”,广东挥出治理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