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扶贫 >

江安县金融扶贫创新为贫困地区引“活水”

发布时间:2019-05-29 19:21来源: 网络整理

  自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江安县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把金融精准扶贫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金融扶贫模式,提升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水平,夯实普惠金融基础,实现扶贫信贷投放的稳步增长,奏响“金融精准扶贫”富民曲。

  一是优化工作机制。建立起“政府牵头、人行推动、部门合作、机构参与”的良性工作格局,制定《江安县金融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分“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冬季冲刺”四个阶段统筹开展,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双创”群体、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的融资需求,做深做实对口帮扶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着力优化金融精准扶贫综合服务。

  二是创新“再贷款+N”模式。以“扶贫小额信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项目精准扶贫为抓手,创新“支农再贷款+银行+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再贷款+政担银企户”模式、“支农再贷款+银行+大型扶贫项目”模式,组织开展“银行+农担公司+企业”产业扶贫专项融资对接活动,全面提升扶贫贷款的覆盖面、获得率和满意度,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生产发展。截至3月末,江安县金融机构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163户,累计发放贷款9338万元,贷款余额5941万元;发放产业扶贫贷款79笔,贷款余额22742万元;发放项目扶贫贷款9笔,贷款余额105477.18万元,带动11270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是创新支付服务。以红岩村、寨子村“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点(站)”辐射全县贫困村,并在现有金融服务点基础上,加载水、电、气和手机充值缴费功能,以及示范推广手机银行、“惠生活”O2O平台等金融服务和电商服务,帮助贫困群众销售散养乌鸡、生态乌鸡蛋、绿色竹笋等特色农产品,为村民打通土特产销售渠道,促使贫困户增收致富。

  四是优化信用环境。积极探索扶贫小额信贷信用救助方法,提出“4+1+2”信用救助模式,提升金融精准扶贫质量,聚焦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信贷资源运用。重点是完善信用救助评定机制,改善当地信用环境,对救助对象进行再次信贷支持。通过提升救助对象信贷额度,降低救助对象贷款成本等方式,提升救助对象的生产能力,从而促使救助对象增产、增收。

  五是加强金融宣传。开展“金融知识进农家”、“金融知识进校园”“农村金融沙龙”、“金融夜校”等宣传系列活动,采场镇宣传、两微一端、手机APP等形式,使贫困群众对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信贷政策有效掌握,以及全面提升贫困户在征信、反洗钱、人民币反假、网络及银行卡安全等方面的金融意识。目前,江安县已深入50个省级贫困村进行宣传,实现金融扶贫宣传到村全覆盖,接受宣传咨询干部群众3万余人次,发放各种扶贫政策资料和金融知识折页、DM单等2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