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扶贫 >

金融科技公司探索运用数字技术扶贫

发布时间:2019-05-23 14:26来源: 网络整理

  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快速应用,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契机。大数据、云存储、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新技术,突破了传统金融扶贫的时空局限性,进一步解决了金融机构和农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拓宽了金融服务的精度和广度,为深度精准脱贫作出了贡献。

  在四川省平武小河村,当地的村民以养蜂为生,依托蜂蜜产业合作社的生产能力和金融科技公司的线上科技能力,一线城市的客户只需轻触屏幕,一罐甘甜、无污染的淳品蜂蜜便可从遥远的山村来到手中。这一场景是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控股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中扶贫”)携手打造的“大国小镇”产业扶贫计划,目前在四川、云南、贵州和新疆4个国家级贫困县试点展开。

  陆金所控股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以“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为重要合作机制,依托陆金所控股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聚集的众多中产及高端客户资源优势、政府智慧财政建设能力,一个“产业扶贫+生态环保”的特色公益计划正在形成,可以为金融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事业、保护绿水青山提供一种新方法、新思路。

  金融科技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近日,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2020年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表示,要进一步提升金融体系普惠性,优化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

  当前,我国乡村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全面脱贫的冲刺阶段。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大地,目前约有800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约2000万离土不离乡的个体户、自营自就业者等创新创业主体;约1.8亿的一般生产性农户和数千万的贫弱农户,广泛分布在区县、街镇、社区和村庄,数量众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

  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快速应用,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契机。大数据、云存储、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新技术,突破了传统金融扶贫的时空局限性,进一步解决了金融机构和农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拓宽了金融服务的精度和广度,为深度精准脱贫作出了贡献。

  已有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将目光投向了乡村市场,以实际行动助力金融扶贫脱贫。就实践而言,数字金融助力脱贫模式主要有开发模式(针对不同领域提供融资方案)、共享模式(扩大金融普惠基础)、匹配模式(针对特定人群提供融资方案)等,但这些模式也并非相互独立,而是以某种模式为主,辅助其他模式进行精准脱贫。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其最重要的是拥有着强大的技术优势和资源集聚优势,能够为贫困地区引入资源、搭建平台,并通过线上推广的模式盘活当地销售渠道,从而"授人以渔",实现互利共赢。

  “输血式”扶贫转化为“造血式”扶贫

  众所周知,贫困山区经济基础差,金融发展短板尤为突出,单一的资金投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其发展问题。因此,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输血”更要“造血”。

  为了帮助山区和乡镇农户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陆金所控股企业社会责任负责人表示,陆金所控股将结合自身特点,推出“一个系统,一个平台,四大合作社”等一系列举措,对中国小镇产业与生态保护提供立体化支持,走一条联系边远山村与城市、平衡小镇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特色公益之路。

  具体而言,“一个系统”是指依托陆金所控股旗下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以下简称“重金所”)的智慧财政系统而打造的“阳光扶贫系统”,通过监测扶贫资金流向、跟踪扶贫项目状态,清晰体现比对流程及效果,及时提供资金使用预警等,帮助政府提升扶贫资金管理规范化、使用透明性,助力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一个平台”则是指在线上财富管理平台APP上线公益专区内推出各类公益活动,引导与鼓励广大平台用户在公益专区内购买优质农产品,支持乡村小镇产业扶贫。

  据悉,陆金所控股将连续两年向中扶贫进行捐赠,以分别在四川省平武县、云南省德钦县、贵州省习水县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尼勒克县4个国家级贫困县建设的4处蜂蜜产业合作社,帮助当地建立产业能力,进行“造血式”扶贫,帮助当地青年回乡就业。同时,发起“保护蜂源地计划”,让绿水青山化作触手可及的金山银山,助力脱贫攻坚。据了解,陆金所资助的四川小河村养蜂合作社已让当地蜂农每斤蜂蜜增收10元。

  走好“产业扶贫+生态环保”特色公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