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互联网医疗流量激增,医院应该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0-03-27 12:40来源: 网络整理

  动脉网整合了疫情背后的产业链资源,覆盖9大领域,链接超过1560家企业数据,带来详尽的疫情产业图谱。长按识别图片小程序码,一手资源信息全知晓。

  2020年初始,忽然爆发的新冠疫情给在线问诊带来暴增的流量。此前一直曲折前进的互联网医院,在疫情的催化下,行业普及度和大众认知度大幅提升。

  国家卫健委统计的数据显示,委属委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接诊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全国范围内,多家医院紧急上线了互联网医院。

  作为全科机器人医生服务的提供者,在过去的2019年,左手医生产品及解决方案上线了近100家医院。而在疫情期间,短短三周时间内,左手医生抗疫相关产品就快速上线140多家医院。

  在医院面临互联网流量暴增时,左手医生利用其开放平台,通过智能自诊、智能导诊、智能预问诊、智能问药、智能问答以及用药管家、智能疾病管理等功能,助力医院提高互联网诊疗效率,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压力。疫情期间,左手医生研发推出了肺炎筛查、预问诊、新冠肺炎监测管理系统、新冠肺炎智能随访系统等疫情防控产品,基于AI实现科技抗疫。

  国内疫情渐渐退散,社会正在慢慢恢复元气。经历了巨大互联网流量涌入的医院,将加速完成数字化变革。左手医生希望在医院数字化改革中成为技术驱动力,依托于AI、大数据、语义学习、人机交互等技术,围绕医疗生态体系,服务于医疗机构、患者的诊疗全流程,帮助医院实现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

  从2C到2B2C,服务于医疗核心

  从2010年后开始,移动医疗概念开始兴起。2015年以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发展席卷全球,重塑了行业需求,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310328)。

  2015年,前百度NLP知识挖掘方向负责人、知识图谱专家张超创立了左手医生。左手医生团队包括前百度的多位自然语言处理专家、数据挖掘科学家,北大医学部的临床、公共卫生、药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经过两年的研发积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信息抽取等技术,学习人民卫生出版社权威知识库,基于近60家三甲医院累计的千万人次脱敏数据、千万篇医学问答数据及医学科普文章、每天数十万人次产品使用的反馈数据等,张超及其团队开发了具备“知识图谱+推理逻辑”能力的机器人医生——左手医生。

  左手医生最初定位是面向C端。但是在推广中,张超发现直接面向C端,产品推广遇到挑战,因为满足大众的医疗需求无法绕开医院、药店等B端行业客户。“大众获取医疗服务和信息的主要入口依然是医院。从情感上讲,人们更加容易相信一位医生,而不是一个机器人。直接面向C端,我们在获客上遇到不小的挑战。”

  是继续坚持面向C端,还是转型走其它道路?张超说,团队为此整整思考了半年。医院是患者集中度最高的地方,而提供服务的核心离不开医生。在2018年下半年,张超团队决定转型走2B2C的道路。

  张超表示,“从直接2C转为2B2C,这给我们带来两个改变,一个是获客方式,通过赋能B端,我们的获客方式从面对分散的C端市场,变成把机器人医生交给医院、移动医疗公司、药店等行业用户使用,最后集中触达C端用户。”

  从诊前管理到全程智慧患者服务

  从直接2C到2B2C,给左手医生带来的另一大改变就是产品。此前,左手医生瞄准的是患者在诊前的自诊自测环节。面向B端转舵之后,如何重新找到风向,既不能放弃此前在患者端积累的优势,又能切入智慧医院建设的核心需求?

  张超告诉动脉网,在国家卫健委出台的《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中,指出智慧医院建设主要包括三大领域——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基于市场模式的转型,左手医生选择的方向即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

  在诊前环节,左手医生已经积累了较为成熟的产品。左手医生覆盖了医院35个科室共6000多种常见病,具备智能自诊、智能导诊、智能预问诊、智能问药和智能问答五大功能,以及用药管家、智能疾病管理两大解决方案。分导诊准确率达到95%以上,自动生成的电子病历二次改动率低于10%。

  “我们把此前直接面向C端的自诊自测产品升级为服务医生的预问诊产品。医院接入左手医生开放平台后,机器人医生可以通过系统的多轮对话,采集到患者的基本病情信息,自动整理成电子病历,推送给真实医生,从而提高诊疗效率。”

  “在诊前,左手医生主要帮助医院提升效率。但我们发现,智慧患者管理,如何链接诊后这一目前与医院脱节的场景,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