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接上互联网 换个方式“冲浪”

发布时间:2020-08-11 12:09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接上互联网 换个方式“冲浪”

扫一扫 走进本期 “听·见小康”

   立秋刚过,黄海边的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湿热的空气里弥漫着一丝丝咸味。太阳还没下山,路上行人寥寥,这座去年电商销售额达50亿元、远近闻名的“电商镇”为啥没有想象中热闹?路人一句话打消了记者的疑惑——“都在家里忙直播呢”。

   走进“海头镇电商直播第一人”张延喜的家,人称“三子”的他正熟练地进行开播前准备工作:摆好海鲜、架起手机、调试灯光……

   32岁的张延喜,如今在国内某知名直播平台粉丝数超45万。而三四年前,他还只是一名普通渔民,忙碌之余用手机拍点海上见闻、写些航海日记传到网上。“2015年,很多看我视频的人觉得我是个地道的海边人,就找我代购海产品。”张延喜回忆说。

   找张延喜“代购”的人越来越多,这让他萌生了“下海”卖海鲜的念头。然而,一没供销渠道、二没启动资金,让他犯了难。彼时,日渐火爆的手机直播让张延喜打开思路,他成为镇上电商直播卖海鲜“第一人”。

   越来越多的海头人上岸转型、尝到电商卖货的甜头。像张延喜这样的主播,如今在海头镇超过3000名,其中年销售额破千万元的有35人。每晚,他们用昔日撒网捕鱼的手,点下“开始直播”的按钮,将海边的风土人情、美食美景送到网络另一端。上半年,海头镇电商销售额预计突破37亿元。

   火爆的销售拉动传统渔业养殖,海头镇18个渔业村的滩涂养殖规模连年增长。加上食品加工、物流包装等配套行业,共解决约1万人的就业,带动当地百姓增收。

   作为一座传统渔业小镇,海头镇的捕捞船只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年捕捞量超10万吨。随着电商浪潮席卷小镇,换个方式“靠海吃海”的海头人,过上更加“鲜美”的小康生活。

   在分管电商工作的海头镇党委委员李强看来,电商经济带来的好处还不止于此,“百姓富起来,就会带动消费,还吸引大量做电商和海产品生意的外来人口,这样一来,整个镇都‘活’了起来。”

   放下渔网接上互联网,电商直播成为致富“新农具”。目前,海头镇市场监管分局累计发出近5000张电商相关营业执照,平均每17名海头人就有一张。看着眼前的黄海,李强充满憧憬地说:“我们希望把海头打造成‘中国海鲜电商第一镇’。目前,总投资5亿元、占地100亩的海头镇海鲜电商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建成使用,海马电商产业园、顺丰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正有序推进。我们还牵头成立电商协会,开展网红交流、电商技能培训,推广统一的‘鲜美海头’标识,引领全镇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焦贤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