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陕西民办博物馆如何“破茧”?“互联网+”形式可借鉴

发布时间:2019-12-16 09:54来源: 网络整理

近年来,陕西涌现出了不少民办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陕西独特的自然和人类文化遗存,也丰富了公众的知识视野。然而在现实中,民办博物馆的生存运行却大都处在尴尬的境地。近日,由西安市博物馆协会理事长、文博专家张礼智撰写的《陕西民办博物馆20年发展观察记》正式出版。本报记者专访该书作者,讲述20年来陕西民办博物馆发展历程中鲜为人知的艰难历程。

  源头:吴振中和他的三泰自然博物馆

  谈及民办博物馆的发展阶段,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曾在《民办博物馆是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力量》一文写到:“改革开放以来,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的自发创立阶段,第二阶段是从九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的批准设立阶段,第三阶段是九十年代末至今的登记管理阶段”。这种从管理角度进行的划分,准确地概括了民办博物馆法律地位的演变。陕西民办博物馆大体也经过了类似的演化过程。

  记者:您37年来一直从事着博物馆工作,担任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也已经整整16个年头。一个国有博物馆的馆长怎么会对民办博物馆如此关注?

  张礼智: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人!这就是我关注的原因。民办博物馆实际上充满艰辛。最初的尝试者,没有人知道应该怎么做,他们凭借的就只有爱好、热情,不看好、不被人理解,甚至还有的被视为文物贩子。

  记者:您关注和见证了陕西民办博物馆20年间走过的全部历程,自发创立阶段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张礼智:民办博物馆的创立是由民办博物馆的实践者们“找”出来的。1997年的一个下午,年近花甲的吴振中敲响了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办公室的门,他的目的很明确——“想办一个博物馆。”在当时,个人兴办博物馆还是个新事物,只有北京批了几座个人博物馆,而陕西并没有这方面的政策出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西安市文物局经过认真研究,最终批准。于是,吴振中的愿望实现了,“三泰自然博物馆”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1998年9月9日,设有秦岭山区的野生动物、古生物等14个展室,共上千件标本的三泰自然博物馆在西安市丰登南路租用的一栋楼房里开馆了。开办这个博物馆花去了他多年积攒的200多万元的积蓄。但他坚信自己的做法对青年人是有益的,这钱花得很值!然而,博物馆仅存在一年多的时间就不得不关闭了。这是陕西民办博物馆最初的实践。

  困惑: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记者:民办博物馆经历了自发创立、批准设立和登记管理三个阶段,到目前为止,陕西的民办博物馆已经多达100余座。那么,在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中存在哪些难题?

  张礼智:民办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陕西独特的自然和人类文化遗存,也丰富了公众的知识视野。然而在现实中,民办博物馆的生存运行却大都遭遇政策和资金的瓶颈。1999年8月8日,凤翔县南指挥村村民集资建设的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开馆迎客,开创了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新途径。但是,很快就遇到了生存危机:由于旅游市场还不成熟,博物馆建成之后服务设施难以配套,观众日渐减少,博物馆入不敷出。更尴尬的是,体制不顺更加重了博物馆的困难。2006年3月,宝鸡市决定对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进行改制,组建宝鸡市先秦陵园博物馆,作为国有博物馆,隶属市文物局领导。 媒体以《苦撑六年,首个民办博物馆将“转正”》为题报道了此事,题目不无诙谐,但多少有些苦涩。

  记者:2002年建成的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曾经红极一时,一开始就是免费向观众开放的。这比2008年全国综合性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早6年。

  张礼智: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在1300平方米展览大厅内,陈列着两万余件中外钱币。数年之内,金泉系列钱币博物馆分别在北京、上海、厦门和西安开馆。一时间“金泉现象”让人刮目相看。然而好景不长,金泉钱币用于古币收购和博物馆的资金达3亿元,大规模兴建博物馆和无节制的扩张,使西安金泉钱币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陷入了难以逃脱的从资金窘迫到资金链断裂,再到资不抵债,最后倒闭的宿命。

  身陷困境的不止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和金泉钱币博物馆……

  抉择:“博物馆+企业”的探索

  记者:看来,运营经费是一把高悬于民办博物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在您看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