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金融 > 理财课堂 >

不少居民和社区干部有一个疑惑:撤桶搞定时定

发布时间:2019-05-12 13:13来源: 未知

摘要:粗暴地搞“一刀切”,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最近,许多家住闵行区的居民议论纷纷,因为闵行区公布了各小区“撤桶并点”的时间节点。最晚今年6月底,所有小区都要将原来多个垃圾桶撤销合并成一个或几个垃圾投放点位。

原本就近的垃圾桶被搬到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开外的固定点位,还可能规定每天只有几个小时才能允许投放,对于这种生活习惯转变,很多居民有想法是可想而知的。

需要肯定的是,纵观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撤桶并点、实施生活垃圾的定时定点投放,是各种推进垃圾分类手段中最有效的形式之一,上海现阶段要尽快实现生活垃圾的全程分类,恐怕这是为数不多值得借鉴的成熟模式。

不过,笔者认为,撤桶并点固然是良好的方法,但具体推进过程中,还是应当综合考虑到各种垃圾产生源头实际情况不尽相同的问题,要权衡好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坚韧性和可操作性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加以实施,简单化的“一刀切”,实际效果往往与初衷相去甚远。

工作人员撤走小区内除了指定投放点外的垃圾桶

有没有比“整建制”更好的办法?

在推进垃圾分类的社区采访时,不少居民和社区干部有一个疑惑:撤桶搞定时定点投放,和做好垃圾分类有什么关系?真的能够促进垃圾分类吗?

笔者调查发现,在社区大范围推广撤桶并点,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在有限的成本投入内确保效果最大化——在规定的垃圾投放点位和时间内,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对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分类指导和监督。

对此,闵行区绿化市容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尽管目前垃圾分类宣传广泛,但仍有居民没有分类或者投错地方,如果投放点布点范围太大,每个点位都要布置指导员和监督员,将增加许多人力成本。同时,现阶段也没有那么多具备相关水平和技能的工作人员来满足所有的布点需求,有些社区组织志愿者也很困难。

推广者的良苦用心,其实可以理解。不可否认,不少社区现阶段可能只有撤桶并点这一条路,才可能在短期实现较好的垃圾分类效果,但在一个区域,不区分每个社区的具体特征,“整建制”地实行撤桶并点,那些突然感觉扔垃圾变得很“麻烦”的居民,能理解并积极配合吗?还有没有比“整建制”更好的办法?

许多社区,其实不撤桶并点,也可以推进垃圾分类。在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的上和园一期小区,撤桶并点历经3个月“僵持”,就以失败收场,街道同意将原本的13组垃圾桶恢复原位,居民则与街道达成协议:干湿垃圾分类正确率达到要求。

在城郊和农村地区,“松江模式”“崇明模式”都鼓励每家每户门口设置干湿两个垃圾桶,桶上还有对应编号,收运员和监督员开桶“验货”,分类好不好,一目了然。撤桶并点,反而会因为垃圾混放,导致投放责任难以追溯。

还有许多小区,本身垃圾分类的“底子”不错,愿意在家门口分好类的居民居多,如果因为小部分居民垃圾不分类就撤桶并点,对于已经分好类的居民而言,因此造成不便也是不公平的。一些有条件的社区,居民还愿意自掏腰包,在每幢住宅前设置标准的四分类垃圾桶,做到一出门就分类,这样的社区是否也值得鼓励?

上海农村地区已经普遍推行“户前两桶”,谁家的垃圾、分类好不好,一目了然

撤桶并点需要居民全程参与

除了撤桶并点的对象切勿“一刀切”,笔者认为,实施过程也要避免“一刀切”。

一个涉及公共利益的政策措施要有效施行,利益相关者的接受和认同尤为关键,但从笔者曾经采访过的数十个社区来看,对于为什么要撤桶并点,大多数社区并没有给予居民充分的解释和沟通,而是单方面地把这个决定告知给居民,有些小区甚至连事先征询的环节都是敷衍了事,这无疑会引发居民对这项举措的反感,他们感到自己的知情权和参与社区治理的权利被剥夺了。

这一过程中,最典型的“争吵”莫过于这样一组对话:“撤桶后我要多走几分钟才能到投放点,我付了物业费,为何不能享受更好的服务?”“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要实施了,条例明确要推行定时定点,大家只能执行!”

显而易见,如此简单回复一句法律法规的做法,很难取得居民的理解和认同。

其实,如果能多一些协商沟通,大多数居民还是能够接受撤桶并点的。怕就怕不征求居民意见,就在小区里划一个投放点位或制定一个的投放点开放时间。这样很容易引起矛盾。

在这点上,也有做得好的小区。比如制定征求意见表,设定好几种定时定点的方案,让大家投票,选择能够尽量兼顾大多数人利益的方案,并且在实施后,定期汇总居民的投诉建议,有“错”就改。

还比如,一些小区有不少为出行不便老人服务的钟点工,或者上夜班的居民,他们一直反映扔垃圾的时间没法赶上规定时间,垃圾不能放在家里,却又不好意思不分类,小区便修改他们智能垃圾箱房的刷卡权限,允许他们在方便的时间段进行“个性化”投放,但前提是和其他居民一样,也有固定的投放时间段,其余时间不能投放。如此,既能保持定时定点的规则不变,确保公平,又能解决“小众”需求,对他们积极分类的行为予以鼓励。

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撤桶并点的实施过程也需要周边社区居民的充分参与。比如,在上海世博会上为人津津乐道的生活垃圾分类“台北模式”,定时定点投放是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人们不按照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等候垃圾车,那么只能把垃圾尤其是容易发臭的垃圾放回自家冰箱或是安装了除臭设备的车库。但定时定点实施前,垃圾车路线怎么走,在哪些收集点位停顿,能不能尽量缩小居民为投放而行走的距离,这些细节的设定,居民始终没有缺位。

由此可见,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还是需要尽可能地调动社会资源,投入到垃圾分类知识、规则的宣贯和教育上去,同时通过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建设,让更多人看到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去。

日本市容整洁的背后,垃圾分类教育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