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美食 >

原汁原味的地方文化与美食相伴 夜经济,有“烟

发布时间:2020-07-10 10:28来源: 网络整理

原汁原味的地方文化与美食相伴 夜经济,有“烟

原汁原味的地方文化与美食相伴 夜经济,有“烟

  璀璨的灯光,熙熙攘攘的人群,新奇可爱的商品,各种形式的文化演出,对于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来说,夜经济的开放不仅丰富了漫漫夏夜,也为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然而,夜经济如何才能走的更长远,专家认为,夜经济在接地气的同时,也要会“讲故事”,与本地文化相结合。

  接“地气”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

  7月4日,太阳还没有落山,赛罕区万达花样年华步行街规定区域内已经有不少商贩开始摆放自己的摊位,一眼望去,琳琅满目。有的摊位上摆放着干花,有的摊位上插着发光气球摆放着泡泡机,还有歌唱爱好者现场展歌喉,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观看。

  相对于万达花样年华步行街的“潮”,厂汉板的夜市更红火。大秧歌不仅带热了夜市,也让不少人体会了一下只有重大节日时才有的热闹。采访中,不少市民对于厂汉板的夜市印象深刻。“村里的夜市,秧歌就是特色,我们可以一边看秧歌表演,一边逛夜市,小时候镇里文化交流大会就是这样的形式。”市民田雨说。

  不仅是厂汉板,在大召广场密集的仿古建筑群也成为夜市的亮点,不少人逛大召的目的不是为了购物,而是欣赏夜色下大召仿古建筑群的美景。“我们是包头的,趁周末过来逛逛,感觉这里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虽然也有商户,但却有一种很厚重的感觉,特别是老街上那些小店里售卖的古玩物品,很有历史感。”游客吕磊说。

  采访中有专家表示,相比城市其他街区,大召广场密集的仿古建筑群,不仅是城市内的景区,也是呼市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场所,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扇门,无不见证着大召广场乃至呼市演变发展,无不透出呼市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气息。而文化产生的地方一定要有原生态,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才能体现出原汁原味的地方文化,这样的地方也最能吸引人,带来人流量。

  多角度发展有文化才够“硬核”

  采访中,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发现,吃喝只是夜经济的“先锋”。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夜生活充满了期待,这就需要把创意和文化作为夜经济的内核,带动夜经济。

  在美食一条街上,德顺源烧麦馆门前停放的几辆人力车、静默的雕塑吸引着过往的市民。“烧麦就是呼市饮食文化的代表,现在这里又增加了人力车、雕塑,旁边还有大盛魁相声馆说相声,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更别说外来的游客,我觉得这种文化与美食相挂钩的夜经济更吸引人。”采访中,不少市民对于夜市中充满文化内涵的创意表示赞同。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乔瑞表示,呼市是草原文化的汇集地,多民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资源丰富,首府城市的人口容纳能力和演艺等文化基础设施也有利于全区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色民间文化、大型外景演出等在呼市展出。文化活动汇集人群,也能为餐饮、小商品、工艺品等提供市场,为城市交通增加客源。因此,利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呼市推动夜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乔瑞认为,让夜经济讲文化“故事”,首先要倡导、引导各级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文艺团体加大在呼市夜经济的活跃度,例如将乌兰牧骑文化下乡拓展到进社区、进夜经济文化场地;将草原文化节的各类文艺汇演扩大范围,延长演出时间,发散演出场地;将展览、图书、文化场馆的活动社会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利用好公益文化场馆的场地;鼓励民间文化团体参与夜经济文化消费活动,为个体艺术家、艺人提供更多的平台。

  其次,要为夜经济的文化娱乐提供充分的“文化产品”,组织、鼓励文化创作、文化演示创新、文化消费业态引进创新等等。与其它盟市合作,吸引全区更多的文化生产力量进入呼市,投身于呼市夜经济,如开办通辽安代文化专场、五彩呼伦贝尔巡演等。注重为民间文化力量、个体艺术家提供场地、场所,提高百姓的参与度。

  再次,要发挥首府开放优势,吸引蒙古、俄罗斯等国的人员参加到呼市文化夜经济活动中,学习借鉴哈尔滨、满洲里等城市文化开放的经验,学习北京后海、杭州西湖等国内先进城市景区的运营经验,以动员百姓参加为动力,提高文化夜经济的稳定带动作用。(记者王英 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