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美食 >

粒粒皆辛苦,这些国家向食物浪费说不

发布时间:2019-11-18 15:00来源: 网络整理

  “共享冰箱”又来了。近日,闵行区七莘路的一家生鲜超市内的“共享冰箱”引人关注。

  这并不是共享食品的爱心模式第一次出现在上海。2016年9月,西康路、长寿路附近一家饭店门口放置一台“共享冰箱”后,就曾引发广大市民、网友的热议。

  所谓“共享冰箱”,其实指的是一种公益模式,由商家提供当天销售剩余但品质无碍的商品,免费发放给特定人群(通常为周边社区的老年人或家境困难人士)。这样一来,既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又能避免食物浪费。

  在这个食品琳琅满目、甚至选择过剩的时代,仍有许多人通过采取设立“共享冰箱”“食物银行”等措施来减少食物浪费。瑞典和新加坡在这方面的实践或将带来一些启发。  

  把“浪费食物要罚款”贴在墙上

  食物浪费离人们有多远?

  近年来,这个问题在瑞典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曾有当地媒体报道称,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个瑞典人平均每年所扔掉的可以食用的食品重达约19公斤,另有约26公斤的饮料、食物的最终归宿不是人的胃里而是下水道。在瑞典人看来,食物浪费不仅仅加重了每个家庭的日常开支,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让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产生转变,瑞典采取了市场手段、监管手段、技术报告、科普宣传、公开倡议等多种方式。其中,校园成了避免食物浪费行动的主要阵地之一。

  曾经在瑞典留学的沈小姐告诉记者,瑞典大学的食堂十分注重推广珍惜粮食的理念。由于大学食堂提供的都是自助餐,而人们在自助取餐时又容易造成食物浪费,食堂规定,只要餐盘上还剩下500克及以上的食物没有吃完,就要接受罚款。只要进入食堂,人们就能在墙上看到这个醒目的提示。据沈小姐介绍,这个劝导人们“吃多少、拿多少”的规定对外国留学生来说还比较新鲜,但对本地学生来说,早已是深入人心的做法。

  有时,看到别人选择超出其自身食量的食品套餐,身边的人还会友好地进行提示,降低食物被浪费的可能性。沈小姐就有这样一次被提示的经历。她说,食堂会提供普通分量的健康饮食套餐和大分量的豪华套餐,当时自己看到购买大分量套餐的队伍人较少,她就想去购买。旁边的同学见状马上问她:你确定你吃得完吗?“后来我想了想,还是决定和他们一起排队去买普通分量的午餐。”沈小姐说,“这件事给我触动很大,让我感受到了瑞典人真的身体力行在珍惜粮食,而不仅仅是贴标语、喊口号这么简单。”

  在瑞典学习设计的小卫也被这样的理念和氛围所触动,于是和同学一起开展了一个和当地超市、食品公司合作的“食物分享”社区项目。她从学生群体的生活出发,意识到很多学生在购物时常常无意识中填满了冰箱,随后在很多食物即将超过保质期时才发现还没吃,而这些一时间吃不完的食品都被扔进了垃圾桶。小卫认为,食物的浪费不仅仅是对食品本身的浪费,同样是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原材料和人力的浪费。于是,她和设计系的同学一起,建立了“食物分享”社区,和超市、食品公司达成合作,让他们把一些“不适合上架销售”但仍然可安全食用的食物,比如因为被磕碰而变得“丑陋”的水果,免费带来和大家分享。

  小卫表示,这个项目改变了不少同学的观念。过去,有的人会认为只有刚买来的、外形美观的食品才是适合与大家分享的“好东西”,但现在大家都知道,只要还可以食用,“不完美”的食品依旧值得被大家一同品尝。如今,有同学会通过社交网络小组发帖分享自己的“冰箱”,告诉大家“我买的食品快要过期了,课程结束之后会把它们带来和大家一起吃”。

  向餐馆和家庭给出实用建议

  在政府层面,瑞典也制订了多部门联合的反食物浪费的规定体系。比如,瑞典此前制订的“废物管理计划2012-2017”提出了减少食物浪费的全国性目标。其中包括大幅度减少食物浪费现象;在2018年之前提高食物供应链中的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家庭、餐饮设施、商店和餐厅中的食物垃圾至少有50%被分离并进行生物处理,并让40%的食物垃圾得以转化为能源。此外,瑞典环境保护局提出,到2020年,瑞典整个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浪费要比2010年的水平降低至少20%(食物的初级生产环节除外)。

  对于餐馆和普通家庭,瑞典政府也给出了一些有助于避免食物浪费的倡议。如,鼓励餐馆允许员工将剩余食物带回自己家里食用。又如,在家庭环节中,鼓励为更远的烹饪计划选择较长“最佳”日期的食材,为近期的烹饪计划选择较短“最佳”日期的食材;依靠自己的经验判断而非严格遵循“最佳”日期标识;保持正确的温度并在冰箱中正确放置冷藏产品,减少腐败的可能性;运用知识和信息更好地储存、准备、按量消费以及创造性地利用剩余食物;提前检查已有食物,并使用膳食计划和购物清单规划食物采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