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美食 >

童謠+美食《上海的味道》第二季今晚開席

发布时间:2019-11-24 01:32来源: 网络整理

人民網上海11月23日電(董志雯)11月23日晚,一檔專門探尋上海美食人文的紀錄片《上海的味道》第二季節目在上海電視台都市頻道和愛奇藝、優酷等各大互聯網視頻網站上同步開播。

童謠+美食《上海的味道》第二季今晚開席

“用童謠講故事”——24首滬語童謠,24道上海美食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十三牌樓九環龍,小小新場賽過蘇州……”

“茭白兩頭尖,白鷺天上飛……”

一首首朗朗上口又極具上海本土特色的童謠,在稚氣未脫的孩童口中唱響,瞬間將我們的思緒拉回到兒時,跟著媽媽一起包圓子,騎在爸爸肩上去買菜,吃著外婆裹的鮮肉粽子……

《上海的味道》第二季的最大亮點,是邀請到了上海著名滬語童謠詞曲制作團隊的加入,他們在歷經5個月的創作過程中,共制作出了24首與上海美食、地域人文高度匹配的滬語童謠。

值得一提的是,在滬語童謠的創作過程中,《上海的味道》導演組不僅要求曲調優美,富有江南特色,而在詞的寫作上還要融入上海的地域文化、美食特點等,給創作者增加了很多的難度。所以在詞曲的創作過程中,經常也是幾易其稿。

“魔都野有味”——24個鄉野古鎮,24道上海美食

童謠+美食《上海的味道》第二季今晚開席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上海的美食一定是各種發源於魔都的網紅美食。其實不然,《上海的味道》第二季,節目組就反向構思,把視野聚焦到了“大上海”的周邊古鎮、鄉村、郊野、老街等。“魔都野有味”也成為了第二季的主題。

在長達5個月拍攝制作過程中,導演組的足跡遍布上海周邊不為人知的鄉野古鎮,挖掘出了一個個有代表性的美食和人文故事,有不少故事都是第一次在公眾媒體上出現。

除了名聲遐邇的朱家角古鎮外,上海很多的古鎮其實並不為人知。比如地處浦東新區的新場古鎮,自古就有“十三牌樓賽蘇州”的美譽,美食也是數不勝數﹔還有地處鬆江的泗涇古鎮,地處金山的楓涇古鎮,地處閔行的七寶古鎮,地處青浦的練塘古鎮,地處浦東的召稼樓古鎮、地處嘉定的南翔古鎮等等,他們的美食都一一進入節目組的視線范圍。

除了古鎮,還有很多不為人所知的鄉野:上海“最后的漁村”金山嘴漁業村,上海本幫菜發源地的三林老街、上海崇明郊野的長興島,上海的“飛地”地處蘇北的大豐農場等等,這些鮮為人知又充滿兒時回憶的特色美食,也都極具上海地域特色,在之前的公開資料和報道中較少涉獵,讓節目更具上海味的同時讓我們回憶滿滿。

“好味有故事”——24個人文故事,24道上海美食

《上海的味道》第二季挖掘了24個富有人文氣息的普通百姓的故事,有守護家族榮譽的老手藝人,有半生在國外打拼最終歸鄉創業的中年夫婦,有來滬打拼多年的年輕夫妻。人物關系或是夫妻、或是母子、父子、婆媳、叔侄,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懷,他們共同演繹了在美食背后的精彩異常的故事,構成了除了美食背后獨特的《上海的味道》。

第二季的節目編排更有特點,在互聯網端,將採用微紀錄片的方式進行傳播,每天一個7分鐘的小故事進行播出。長度更短小,節奏更明快,畫面更精致。也更符合當下年輕化、網絡化的語言特點。讓微紀錄片融入生活,讓高冷的紀錄片更接地氣,更具可看性。

以“用美食溫暖城市”為節目核心立意,主角不僅僅是美食,還有與美食背后的人,落點在美食,但焦點在人,以及這個人所處的行業和城市。它有著較多的人文表達,他不僅是味蕾的刺激,更是深入人心的情感共鳴。

《上海的味道》總導演海潮認為,在美食人文類的節目中,尋找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美食小故事,通過他們每個生活、創業的每個點滴小故事,反映時代大背景下的大情懷和正能量,是我們作為影視工作者的重要職責。感謝央企中鹽集團的大力支持,讓節目在關注現實、關注當下的同時,也能夠真正走進了百姓的生活,用美食帶給觀眾更多感動與溫暖。(文內圖片均由節目組提供)


(責編:實習生、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