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湖南:“创新+智能”为制造业新发展打牢“基石”

发布时间:2019-05-28 15:50来源: 网络整理

  制造业是湖南产业体系中的一颗明星。近年来,产业结构“偏重”的湖南在制造业的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上,可谓是忍痛前行,一个个新兴优势产业链逐渐取代了旧动能。将创新作为“火车头”,把智能融进制造的“血液”,已经成为湖南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元素。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优化布局新兴优势产业链

  随着株洲冶炼集团最后一座冶炼炉正式熄火关停,湖南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的产能全面关停退出。株洲冶炼集团曾是中国五百强企业,也是株洲首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上市企业;清水塘老工业区更是我国“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这里曾经聚集了261家冶炼、化工等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两百多家企业、数万名职工、数万户居民……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是湖南痛下决心,淘汰老旧落后产能的一个缩影。如何让制造业“脱胎换骨”,加速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湖南给出的答案是:优选产业,主攻实体。

  在2017年底,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提质升级传统制造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扎实抓好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力争在先进储能材料及电动汽车、3D打印和机器人等5至8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推动湖南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延伸拓展,努力在中部崛起中形成智能制造高地。

  2018年以来,湖南着力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进“五个100”工程,即抓好100个重大产业建设项目、100个科技创新项目、100个重大产品的创新,引进100个500强企业、100位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什么、上马什么、舍弃什么”,新发展理念逐渐渗入到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当中。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装配式建筑、3D打印及机器人等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成了湖南省制造强省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不断延伸。预计到2020年,这些新兴优势产业链的总产值将达1.7万亿元,有望建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如今,湖南制造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新经济蓬勃发展,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增长7.57倍、光纤增长2.42倍、工业机器人增长52.8%……

  “智能+先进制造”已然“开花结果”

  “智能制造看湖南”,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湖南引以为傲的新名片。近年来,湖南正努力打造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在有着“工程机械之都”之称的长沙,已经有464家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获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及专项27个,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重庆。走进三一集团的“18号厂房”,身穿深蓝色制服的工人与机器人并肩工作。在这里,工人只需要拿出手机“下单”,所需物料就由空中物流和AGV无人小车送到手边,耗时不过10分钟。三一重工副总经理潘睿刚介绍,通过利用智能化生产装备和数字化车间软硬件系统,实现人均产值提高24%,不良率降低32%,原材料库存降低30%。

  如今,在湖南,“智能+先进制造”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开花结果”。多针绗缝、超声波切割,一堆堆松散的棉花3分钟“变成”一床被芯……在梦洁家纺的厂房里,工人们日常打交道的不是缝纫机,而是电脑。工厂工作人员黄红霞告诉记者,“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升级后,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成本下降超过25%。”到今年6月,这里将完成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实现整体物流、数据、信息的可视化。

  今年3月,湖南发布《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计划提出,到2021年,建成10个左右国际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开放创新平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初步形成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和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

  湖南省工信厅厅长曹慧泉表示,下一步湖南将把“智能+”更好地与湖南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打造一批在共性技术方面有所突破的“智能+”领域。

  创新引领激发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