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如何将听障儿童的教育需求进行量化
发布时间:2019-06-05 09:34来源: 未知目前,人们正在研究如何对教育项目的选择过程进行量化。在选择教育项目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残余听力、智力、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是否合并其他障碍,其中残余听力所占权重最大。以前的研究表明残余听力好的儿童,语言交流能力更强。Liden和Kankkunen(1961)认为,可以根据儿童的残余听力来选择教育方法。残余听力好的儿童(即助听听阈可以全部进入言语频谱者)最适合于听觉口语教育方式。具有边缘性残余听力者(即助听听阈在1000Hz以下频率进入言语频谱者)也可以进行听觉口语教学,但言语发育将会比较迟缓,结果也不可靠。只对500Hz以下频率声音有反应的儿童,只能通过振触觉来感受声音,他们不适合于口语教学,一旦确诊,应该立即开始手语交流的学习。
仅以残余听力为依据来选择教育方式会忽视那些口语能力很强的极重度听损儿童。有数据表明,残余听力很少甚至没有的儿童,通过植入多导人工耳蜗同样能够获得极佳的听觉和口语能力。在人工耳蜗技术问世之前,Liden和Kankkunen即对此进行了研究。Downs(1974)设计了一个听障处理系数量表(DMQ),进一步阐明了选择教育项目所需要考虑的因素。DMQ以100分为满分,基于以下5个因素:
1. 残余听力(30分):残余听力越好,得分越高。Northern和Downs发现,残余听力越好,听力-口语教育项目的成绩也越高。听力好于85dB者即可利用发音、发音方式和发音位置等线索辅助听觉,因而也就易于建立听觉反馈通路。当听阈超过100dB时,特别是岛状听力的儿童,为了接收到完整的信息,需要补充视觉上的输入(唇读)。当残余听力在85~100dB之间时,无法做出上述预测。因为,其中一些儿童能够利用发音线索,而有些则不能。
2. 中枢的完整性(30分):中枢的完整性越好,得分越高。因为,在以听觉为主的教育项目中,听力损失儿童接收到的信息冗余度小,而且不明确。因此,他们必须具备信息的合成能力,并且能够从接收(听到)到的言语信号的各个方面推测丢失(未听到)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对输入言语信号的归纳、提取和分析能力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
3. 智力因素(20分):智力低于平均水平的儿童得分较低。也就是说,听障儿童选择的教育项目,应该尽量利用所有感觉系统进行最大程度的语言刺激。多感觉输入可以提供大量的冗余信息,使儿童尽可能多地接触语言,从而能够更容易、更充分地掌握语言。
4. 家庭因素(10分):家庭因素包括有无感情支持、婚姻的稳定性、父母间的关系、兄弟姐妹数量和年龄分布、亲戚的支持等,它们都会影响儿童在家中接受的听觉强化刺激的好坏。
5. 社会经济状况(10分):只有当家庭的饮食和住宿条件恶化,影响到父母对孩子听力障碍的关注时,社会经济状况才起作用。社会对教育、残疾的态度以及整体的期望也有可能影响教育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