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扶贫 >

为稳定就业“架桥铺路”

发布时间:2019-06-04 15:34来源: 网络整理

为稳定就业“架桥铺路” ——政协委员为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建言献策

分享到:

0

□本报记者/李杨

转移就业是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的长期稳定就业,对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影响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的难点何在?如何更好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架桥铺路”?在日前召开的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六次常委会议上,这些问题成为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

■转移就业鼓起钱袋子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针对南疆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为促进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及外部条件。当前,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逐年加大,农民不仅增加了收入,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技能。

喀什地区政协工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高建军说,2018年,喀什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7.1万人次,农民人均工资和劳务收入1.01万元。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77万户、22.13万人。通过实施进城入园稳定就业一批、“总部工厂+村办工厂”就地就近就业一批、创业带动就业一批、向疆内、内地省市转移就业一批,拓宽了就业渠道。

据和田地区政协工委党组副书记、主任多力坤·阿不都热依木介绍,2018年,和田地区转移就业总量实现新突破。全年实现转移就业61.15万人次,同比增长9.32%。务工人员实现了从短期型向长期型、季节型向稳定型、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务工收入有了较大提升。和田地区通过劳务对接,开发跨区域就业岗位4.5万个,比2017年增长了1倍,就业领域更广了、空间更大了、岗位更多了。“通过转移就业,进一步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增强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升了专业技能,群众感到有钱挣有奔头,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恩之情。”多力坤说。

■补齐稳定就业短板

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自治区政协机关驻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访惠聚”工作队总领队奴尔泰·叶捷别克已参加驻村工作一年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他说,工作队在扶志扶智、组织发动、拓展岗位、解决转移就业和村民后顾之忧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他也发现,在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方面,还有不少短板亟待补齐。

“可转移的富余劳动力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受自身素质所限,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多为临时性、季节性务工,就业结构不合理,稳定就业比较难。”奴尔泰说。

自治区政协委员、塔城地区政协工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阿米娜·瓦尔汗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没有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一些培训依旧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模式,传统科目较多、形式单一。建议紧贴市场需求,多开展定向、定岗职业培训,做好就业培训的长远规划。”阿米娜说。

多力坤说,近年来,通过广泛宣传和引导,广大农民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等、靠、要”思想,一些村民不愿、不敢外出就业,内生动力还需增强。

■抓培训强产业是关键

奴尔泰建议,以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劳动技能为主,进一步优化培训机制和方式,有效提高富余劳动力的素质能力。

民革新疆区委会主委、新疆农业大学校长蒋平安建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思路,改变现有短期、零散、不系统的培训方式,适当延长培训时间,提升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性。

“哈密市、阿克陶县等开创了校村合作、校区(园区)合作、校社合作、校企合作四类培育模式,以送教下乡、教师进村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把培训办进村组、办到田间圈舍,受到农牧民欢迎。这些培训模式,值得推广借鉴。”蒋平安说。

自治区政协常委、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乡党委书记郭小平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在旅游带动就业上做文章,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带动就业“四项计划”,即:旅游职业培训促进计划、技工院校旅游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旅游小微创业援助计划、旅游人才就业服务计划。今年以来,已完成涉旅游培训2万人,提供4.2万个就业岗位。她建议,通过旅游市场主体的投资带动旅游扶贫,实行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分享旅游收益,实现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