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扶贫 >

三年教育扶贫成果斐然,沪江“互加计划”获赞

发布时间:2019-08-01 17:30来源: 网络整理

  一周前,中央网信办、贵州省委网信办开展全国网络公益交流活动,对沪江“互加计划”实地调研,网信办领导高度赞扬“互加计划”对中国乡村教育所做出的努力。上月《经济日报》对沪江“互加计划”作了详尽报道,历数“互加计划”实施三年以来的教育成果,盛赞沪江通过教育扶贫助力中国乡村发展,其意义影响深远。

  沪江于2015年10月发起针对乡村教育的公益项目——“互加计划”,旨在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带给广大乡村小规模学校,力求摸索出适合乡村学校的教育创新之路。

  打破教育不平衡,“互加计划”三年结硕果

  据统计,2017年全国农村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有10.7万所,不足10人的乡村校点达3.39万个,它们多处于偏远地区,缺师资、缺课程、缺资源的现象导致教学质量不能保证,传统支教等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它们面临的困境。

  2016年3月7日,“互加计划”正式启动,第一次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在四川广元上线。随后在江西宁都县、河南卢氏县、甘肃李家堡、新疆喀什麦盖提、贵州修文县、四川凉山等全国31省落地实施,为乡村学校开设了音乐、美术、科学、阅读、英语、手工等多门青少年素质课程,每周有50多节课程,充分满足了各地乡村学校的教学需求。截止2019年,“互加计划”已经连接起全国5000多所学校,15万多名教师和超过百万的学生,成为乡村孩子们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了解世界的桥梁。

  此外,沪江“互加计划”还获得中央网信办“2017 网络公益年度创新奖”,入围国务院扶贫办“2018企业精准扶贫案例(50 佳)”,成为全国教育扶贫的典型。

  沪江“互加计划”在运行的三年多以来,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互联网+教育”可行性模式,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不断寻求同政府、企业、社团、基金、教育机构以及相关教师等多方的合作,共同改造乡村教育不均衡现状,让百万乡村孩子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

  “互加计划”不是单打,而是群策群力的成果

  “互加计划”自开启以来,沪江一直主张“集群的力量”,联合企业、公益组织、高校、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并投入其中。2017年,“互加计划”联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北师大等机构共同发起了用于培训乡村教师的“青椒计划”,一年后已惠及五万多名教师。

  2018年,由上交所公益基金支持,“互加计划”和上海援疆指挥部对口支援的喀什莎车、叶城、巴楚、泽普4县同步开通“小胡杨课堂”,为当地低年级学生输送大量网络直播课程,共享全国名师资源。

  2019年6月,沪江与《求是》杂志社直属子刊《小康》杂志社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整合资源,助力“互加计划”在中国县域的复制和推广,打通乡村教育“最后一公里”。

  三年中,凯迪拉克、华为终端云服务、唯品会、华润、怡宝、华东师范大学、简书、小打卡等企业和机构代表纷纷成为“互加计划”的合作伙伴,共同对乡村教育提供各类教学资源,并对学生、网师、助学助教等人员进行激励。

  另外,中慈联乡村振兴委员会从“互加计划”中得到启发,推出“领头雁计划”,整合清华、北大等三农领域专家、教授以及全国各地农村创业带头人,每周通过沪江旗下综合性互联网教育平台CCtalk上直播相关课程。目前,已累计帮助约750万返乡青年创业和就业,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深耕教育公平,“互加计划” 获中外媒体点赞

  2018年11月2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报道了沪江“互加计划”在江西赣州宁都乡村学校具体实施的新闻,沪江通过互联网为当地学校提供培训和课程,实现优质内容资源共享。在此之前,沪江“互加计划”新公益模式曾屡获央视报道。

  2019年5月31日,萨尔瓦多驻华大使杜兰到访沪江,同时随行的有该国近20家主流媒体记者,他们参观并了解沪江开设的西语课程和互联网教育公益项目“互加计划”。杜兰对沪江“互加计划”成立三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表示,“沪江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上的发展走的很快,萨尔瓦多希望借鉴沪江的这些经验,把自己国家的教育办好。”

  沪江“互加计划”实施三年多来,在全国各地深度推进,频频受到国内外权威媒体报道。今后,“互加计划”将持续致力于国内乡村在线教育模式创新,持续为乡村学校输送优质课程,甚至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资源,沪江“互加计划”从中国走向世界,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