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扶贫 >

新疆是个好地方(组图)

发布时间:2019-08-17 08:52来源: 网络整理

  群众真切的获得感:民生是治疆之本

  走进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缘的尉犁县,位于县城边上的达西村,葡萄架枝蔓葱郁,翡翠似的葡萄青翠欲滴,道路两旁绿荫铺地,绿意深浓,生机盎然。

  2009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达西村考察。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讲到了达西村的村训——“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达西村村民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总书记写信,汇报5年来村里的发展变化。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和全体村民回信,勉励乡亲们,兴疆稳疆,重在基层……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

  360户群众住进新房,400多户群众用上天然气,300多户群众开上小轿车……说起这些年来的新变化,沙吾尔·芒力克感慨地说:“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让达西村村民充满信心,充满干劲,现在达西村一天比一天好,各族群众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

  中南海连着新疆的最基层,人民领袖和人民群众心贴心。

  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出发,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南疆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实施好农村安居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善农牧区和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新疆从人民群众最期盼、最关心、最现实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居等问题入手,持续推进惠民工程,加快发展各项民生事业,让群众看到真真切切的变化,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重点群体“应业尽业”。坚持就业优先,突出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2018年全疆新增就业47.85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80.5万人次。零就业家庭持续保持动态清零。老百姓的“饭碗”越端越牢,劳动者人生出彩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从墨玉县转移就业的贫困户阿卜杜拉·喀日说:“是党的好政策,让我有了稳定的收入。去年,我和妻子在公司工作,一年的收入超过10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持续建设多层次、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民参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年涨、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全面提高。其中,将贫困人口纳入全民参保计划的必保人群。截至2018年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47%。

  大病、慢病“应治尽治”。实现农村贫困人口15种大病集中救治和慢性病签约服务全覆盖,农村户籍患者在地州市区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吃得起药,重症病患得到及时救治。

  和静县哈尔莫敦镇乌兰尕扎尔村村民袁桂花深有感触地讲:“前不久,我突发急性胰腺炎,住进了巴州人民医院,没想到医生告诉我不需要交押金,出院后只要交报销后的自付费用就行了。”今年63岁的袁桂花和丈夫都是农民,家里以种植辣椒为主,收入不高。“以前生病了,担心花钱多,都不太愿意去医院。现在先看病后交钱,只需掏自付的一小部分费用,为我们大大减轻了负担,这真是一项好政策!”袁桂花说。

  学龄儿童“应学尽学”。目前,新疆已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南疆3年学前教育和12年基础教育全覆盖。2018年,新疆学前幼儿入园率已达到95.95%,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到99.91%。

  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2018年,新疆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投资143.16亿元,提前全面完成28.2万户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其中,4类重点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17.32万户,22个深度贫困县6.9万户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进新居。

  “我家今年住上了安居富民房,水、电、路都通了,娃娃上学不花钱,看病能报销,党的好政策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说起如今的生活,阿克陶县皮拉勒乡托格其村村民谢热普·热合曼脸上乐开了花。

  “饭碗”多起来,“短板”补起来,“底线”托起来,民生暖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各族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烈。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新疆不能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