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扶贫 >

石泉饶峰镇紧抓产业“牛鼻子” 下足绣花工铸就

发布时间:2019-08-20 21:26来源: 网络整理

西部网讯(记者 熊惠玲 通讯员 周洁)近年来,石泉饶峰镇聚力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机制,以“一点一园,一村一社”作为发展的总体思路,下足绣花功夫抓实移民安置工作,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搬房不搬地,安置点留不住人,围点建园,是让贫困户安心安家的根本途径。”饶峰镇长许啟松说道。

围点建园,夯实产业脱贫基础。2016年,饶峰镇以牛羊河村为示范点,率先开展搬迁安置工作,村委会旁共建楼8幢、建房92套,入住率只有20%。“很多贫困户通过移民搬迁住进安置点,但他们赖以生活的土地带不走,有很多人又偷偷住回危房了。”时任村支部书记的刘传建说。村委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党委,在充分研究后,镇党委确定了围点建造产业园的工作思路。2017年,牛羊河安置点前集中流转土地30亩,打造黄花种植产业园,通过动员贫困户分包土地,认真学习黄花种植管护技术,帮贫困户解决了就地增收难题。

有了这个成功典型,饶峰镇其他村合理规划安置点建设地点,根据各村实际选择产业,带动贫困户集约发展,进一步扩大产业优势。目前,全镇共在8个村建立黄花产业园区8个、魔芋园区2个,烤烟园区3个,40余户贫困户120余人解决就地发展、增收致富的难题。

依村建社,培育独立发展能力。“有了规模化产业,还缺一个能带领群众参与商品市场激烈竞争的人,这个人,就是合作社带头人。”许啟松说。2018年,根据镇域村域实际,饶峰镇各村每个产业园区,分别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能人、园区)+贫困户”的产业助推脱贫模式,让农产品“生产在家,服务在社”, 以市场为导向,在村域镇域开发出数种具有本地特色产品,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完成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名品变品牌良性产业发展链条。

通过近三年的发展,饶峰镇共建立种植、养殖和林果业专业合作社33个,入会农民200余人,带动贫困户100余名进入产业发展体系,构建了“党支部+能人 +合作社+贫困群众”的产业扶贫模式。

“这几年,扶贫创新到处都在搞,在这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势下,党委带头人要坚定自己的扶贫路径和决心。”许啟松说,“脱贫攻坚的主体是贫困户、是农民,要长效解决增收,必须在农业产业上想办法。”

目前,饶峰镇“一村一社一点一园”的产业扶贫模式基本形成,有了成型的规模化产业,打响饶峰品牌,进军市场抢夺发展机遇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