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国内新闻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的现实指向

发布时间:2019-06-12 19:30来源: 网络整理

在我们的常规语境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完整的观念体系,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的理论工程。概而言之,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总体看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在其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筚路蓝缕,导夫先路。中国共产党不同时代的领导人继往开来,各有创获。

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科具有显著的意识形态属性,在其人才培养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其中的灵魂部分。2013年12月,中央宣传部与教育部以“中宣发【2013】34号”文件的形式,联合下发了《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工作,抓牢抓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指导性地位。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作为十九大一项重要的成果,这项决议不仅是应对现在而且更指向未来,其必要性与重要性显而易见。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着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命题,提出了一整套兼具现实指导性与学理创新性的阐述与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发展高度和水平,应该是当前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工作,在当前应该把重点放在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讲授与传播上。对于如何开展并且持续推进这项工作,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尝试。“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常常被人们相提并论,这其实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同一等量级的任务。“进课堂”“进教材”并不难,这只是形式与手段;关键是“进头脑”,因为这才是目的和成效。那么,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怎样才能做到“进头脑”有实效?我认为至少应该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解决方向模糊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新闻院系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素质。”他把新闻舆论队伍的素质直接与高校新闻院系的教学方向与教学质量联系在一起,而且首先提到的就是教学方向。在同一语境中,习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很显然,要抓牢抓实新闻传播学科的办学方向,其核心工作就是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指导性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的新闻传播人才。

新闻传播学是一个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个特点很容易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注意力引向技术层面。实际上,新闻采访、写作、拍摄、编辑、评论、播出等纯操作性的业务课程,就占据了新闻传播学科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很大比重。沉浸在这样的新闻技术层面中,很容易忽略专业本身的价值取向。尤其是一些传播较为广泛的西方新闻理念,诸如:新闻自由、新闻的客观性与均衡性、新闻独立性、价值中立等,它们在表层上似乎是很中性的学术用语,实际上其内在含蕴非常深潜,而在不同的层次上呈现出不同的面向,其深层意旨就是主张取消新闻的方向性。具体来说,就是淡化或者否定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立场、态度与倾向。这一整套理论表述虽然滋长于欧美的土壤,但是它们往往以普适性的姿态出现,因而对我们有较大的欺骗性与影响力。

鉴于以上的情况,我们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并且进一步突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新闻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把新闻舆论的党性原则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向学生讲深说透,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命题,以达到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目标。

解决“槛内教学”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特色鲜明的观念体系,通常的教育形式自然是通过理论讲授来实现的。不过,如果我们的教育在此止步,也就是说让这种专题教育停留在理论的门槛之内,完全体现出的是“槛内教学”流程,其效果肯定是比较有限的。我们当然不能否认这种理论讲授的价值,它可以引导学生对理论产生兴趣,并由此对理论展开深入研究与传播。但是,新闻传播学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理解相关理念,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些理念。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应该把理论的教育从课堂与教材中延伸出来,扩展到社会与实践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