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国内新闻 >

加大投入、培育传承……他们这样保护非遗

发布时间:2019-07-27 05:17来源: 网络整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习近平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留下了多个民族的文化印记。

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赤峰博物馆,了解红山文化等史前文化发掘保护情况和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历史沿革。

在博物馆二层,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了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展示。今年86岁高龄的金巴扎木苏是《格萨(斯)尔》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老人陶醉在表演中,用这种古老的方式赞颂着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

加大投入、培育传承……他们这样保护非遗

▲民族史诗《格斯尔》说唱展示。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让金巴扎木苏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传承人,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好接班人,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一代传下去。”

《格萨(斯)尔》与《玛纳斯》《江格尔》都是著名的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由我国藏族、蒙古族等民族共同创造,藏族称为《格萨尔》,蒙古族称为《格斯尔》,统称《格萨(斯)尔》。它以韵散文兼行的方式讲述了格萨(斯)尔王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各民族和谐相处、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2009年,《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时,就提到了《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三大史诗。在2018年3月20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及三大史诗,称其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

巴林右旗为《格斯尔》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格斯尔文化之乡”。巴林右旗《格斯尔》具有数百年的传统,历史上形成了聚合史诗演述、神话传说、祭祀民俗、歌谣、那达慕、群众文化、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格斯尔》活态文化系统。这里拥有全国唯一一座“格斯尔庙”“格斯尔敖包”,另有“格斯尔栓马桩”“阿斯罕山豁口”“格斯尔阿贵(山洞)”等100余处《格斯尔》传说风物遗址,至今保存着手抄本《格斯尔传》,民间一直保留着格斯尔祭祀活动。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格斯尔》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巴林右旗委、旗政府通过强化规划指导、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政策优惠、注重传承保护等方式,深入探究适合巴林右旗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依托《格斯尔》这一宝贵非遗文化资源,巴林右旗于2010年成立了格斯尔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专项负责格斯尔文化建设工作。全旗至今已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格斯尔射箭馆、马具展厅、文化展厅、说唱厅、赛马场、幼儿园、驾校、传统弓制作厂,扩建了格斯尔庙,新建格斯尔传习所1处。目前,格斯尔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工作正在推进。

巴林右旗共搜集了1300多小时的《格斯尔》口传资料,出版了200余部格斯尔文化资料、55种祭文、10余部学术著作,发行了百集电视说唱艺术片《格斯尔故事》——该片是我国近40年来搜集整理《格斯尔》史诗工作中产生的第一部电视艺术科学资料片。巴林右旗还举办了“格斯尔文化高层论坛”“格斯尔与口传史诗国际研讨会”等大型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以及首届“格斯尔杯”传统弓射箭全国邀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