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国内新闻 >

全球治理与中国视野

发布时间:2019-05-24 20:15来源: 网络整理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的时代之问,是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未来的重大命题。全球治理理念与实践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在世界大变局中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中国如何看待和参与全球治理?围绕本届论坛“全球治理创新”这个主题,我就这三个问题与诸位交流,算是后面研讨的一个引子。

  一、全球治理理念与实践的发展

  全球治理顾名思义,是把世界作为整体加以规范和管理,以全球化演进到整体性发展阶段为基础,以国家主义上升到世界主义视野为前提,其理念和实践经历了从国际治理到全球治理的发展过程。  

  国家主义主导的国际治理思想与实践的演绎有三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国际治理思想可追溯到“国际法之父”格劳秀斯,他提出用国际条约和国际法律约束国家间关系,对形成以欧洲国家为主体的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以及以国家主权原则和国际法为基础的第一个国际治理体系,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启了国际法律治理的先河。第二个里程碑是以《国际联盟盟约》为核心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作为多边主义的探索,作为以国际规则和国际制度维护世界秩序的尝试,开启了国际政治安全治理的先河。前两个国际治理体系,都是在世界“支离破碎”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都是作为战争产物以战后安排为主建立的,也都是以欧美为中心把世界多数国家排除在外的。因此,只能说是国际治理体系,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治理体系。第三个里程碑是1945年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包括以联合国安理会为核心、集体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政治安全体系,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和后来瓦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等构成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由国际司法机构和国际法及规则等构成的国际法律体系等。雅尔塔体系作为第一个普遍性多边机制,为维系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国际秩序支撑,其制度框架延续至今,联合国宗旨和原则仍然是国际社会成员基本行为准则。但由于雅尔塔体系建立后不久冷战风云就笼罩了世界,出现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世界政治、军事、经济分而治之的两极格局,在近半个世纪里,雅尔塔体系沦为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政治平台。

  全球治理理念与实践的发展,我认为有三个标志性事件。第一个事件是全球治理理念的提出。1989-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首次以非战争方式坍塌,国际体系进入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转型调整时期。1990年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具有前瞻性地提出,各国要适应国际体系新走向,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国际知名人士于1992 年发起成立“全球治理委员会”。委员会于1995 年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发表《天涯若比邻》的报告,系统阐述了全球治理的涵义和理念,提出全球安全与治理倡议。应该说,这顺应了当时的世界发展潮流,即冷战结束打破了全球分割分裂局面,需要把世界作为整体加以规范和管理,开启了当代全球治理理念的先河。第二个事件是八国集团的组成。1997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七国集团吸纳俄罗斯参与,试图以冷战后新的“大国合作”模式协调世界经济与政治问题,使之成为“美国治下”、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主要机制。但由于缺乏包容性、代表性和影响力,八国集团沦为坐而论道的“大国俱乐部”。第三个事件是二十国集团的设立。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原有全球治理体系的羸弱和缺陷暴露无遗。由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等额组成的二十国集团应运而生,在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协调全球宏观经济、改革国际经济金融机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

  近10年来,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和人类共同挑战,在国际、区域和一系列重要议程上,推动全球治理及机制改革取得一些成效。建立起全球经济治理新架构,扩大了联合国发展议程,推进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签署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议等。东盟、欧盟、非盟、上合组织等地区组织加强区域综合治理,相关方自愿组合对话解决伊核等热点问题,金砖国家成为新兴大国和南南合作新平台。凡此种种,都顺应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在全球治理参与权、国际规则制定权、多边议题话语权、发展利益分享权等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和人类共同挑战更多关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从两极争霸、西方主导向南北共治方向演进。

  二、全球治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下人们常说,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的核心内容和未来走向,都与全球治理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