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汽车 > 新车推荐 >

【中国梦•践行者】广州市老人院社工: 守护老年

发布时间:2019-05-19 19:06来源: 网络整理

早在2005年,广州的社会工作服务尚在探索阶段时,广州市老人院已率先成立了社工部,并于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民政系统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常广财就是2005年市老人院首次招聘的社工专业本科毕业生之一,梁娟娟则在2010年入职市老人院社工部,他们是该院社工服务发展路上的开拓者、助推手和见证人。

e52b27d195e9e245df7c1e2c8238b202.jpeg

广州市老人院副院长 常广财

广州市老人院副院长 常广财

(2005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广州市老人院社工、社工部部长、社工部督导,现任副院长、社工师职务)

服务“试水” 三次被拒门外

2005年,刚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常广财接到了一个来电,来电者告诉常广财,“今年广州市老人院首次招聘社工专业的毕业生,机会难得,可以一试”。

其时身处内蒙古的常广财,刚在当地的一所学校办理了入职手续。但基于四年在社工专业的寒窗学习以及对社工行业的高度认可,他没有任何犹豫,随即就乘车来到了广州参加市老人院的招聘,这一来就是14年。

2005年,市老人院在“老年工作辅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社工部。但当时院内的老人对社工服务并没有什么概念,老人需要心理辅导也不会联系社工,而其他部门还没有建立起把个案转介到社工部的工作流程,院内的社工服务系统还有待完善。常广财回忆,“跟我以前设想的完全不一样。”

不出所料,常广财首个接触的个案就遇上了阻滞。

一位老婆婆与同房间的老人因生活习惯的不同产生了矛盾,需要社工的介入调解。由于这位老婆婆有洁癖,常广财第一次尝试登门却连门都进不了,刚开始只能站在门口与老婆婆遥望呼喊,“她耳朵又不是很灵,我俩只能越说越响,越说越大声”。

经过了三次的门口对话后,老婆婆终于肯让他进门。“这只是成功接触的第一步,”常广财笑说,“老婆婆保持着退休前的职业习惯,记性好警惕性高。如果我所说的和她以前说的内容不一致,她会立马表现出不高兴,觉得你没有将她放在心上。”通过长时间的耐心引导和真诚关怀,常广财与这位老婆婆在调解事件后依然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哪怕在她后来记性变得不怎么好的时候,也会笑着和常广财打招呼,仍会记得这就是当初在门口和她大声聊天的“小常”。

常广财介绍,“其实老人的感受是很直观的,你如果常常跟他们聊天,多和他们一起参与气氛热烈的活动,他们就会记住你,然后开始慢慢地接纳你。”

近年来,在社工部乃至全院的努力下,老人院社工服务的框架逐渐搭建完善,院内老人到社工部参与社工举办活动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社工服务已成为老人院服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助人自助于社工亦然

“社工是一份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常广财记得很清楚,这是大学时任课老师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开始并不懂,直到2011年接触到一个个案,让他开始对这句话有所感悟。

当时在临终关怀区有一位他常常与之接触的老人,周五那天还跟老人交谈甚欢,并相约在下周一继续未完的话题。但到下周一常广财再去探访时,得到的就只有老人已离世的消息。“只能祈望最后一次的聊天,我所说的能够从心理层面上给他安慰,让他安然离世。”

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离别后,常广财对老人社工服务有了新的认识。“从接触老人到被老人接纳,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当花费了大量精力,工作初见成效之时,很有可能老人突然就离世了。”基于在临终关怀区工作中的实践认识和经验总结,常广财将之汇总到一本名为《为霞满天》的书中,该书专门介绍养老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前后共印发了过千本,分别赠与各地前来市老人院学习的民政工作者。从基层社工到社工部负责人再到市老人院的副院长,常广财在社工领域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一方面是我们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处于困境的老人获得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美好;另一方面,助人过程也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我们在关怀老人的同时,也从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汲取智慧,为人生增添不一样的色彩。”常广财认为这就是从事老年人社会工作的积极意义。

13ffae3549aa5bf8e6d5e1ab34fb5e8f.jpeg

广州市老人院社工部副部长 梁娟娟

广州市老人院社工部副部长 梁娟娟

(2010年2月进入广州市老人院从事社工工作,先后任宁养服务社工、社工部督导,现任社工部副部长)

改变宁养服务被敬而远之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