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新疆新闻 >

走进新疆泽普金湖杨景区 一起听听“长寿村”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7-13 12:10来源: 网络整理

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 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 摄

浙江在线新疆喀什7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 通讯员 侯存才)几滴雨水,把天空洗得湛蓝,远处昆仑山脉的轮廓逐渐清晰。微风中,走上摇摇晃晃的金索桥,听叶尔羌河在脚下流淌,看胡杨树叶自由摆动。空气清新,景色秀丽,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

这里是金湖杨景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泽普县。7月中旬,浙江在线记者跟随“新华网+19个援疆省市全媒体采访团”,从乌鲁木齐向西南行进约1500公里,来到这个南疆第一个国家5A级景区。结束一天行程后,采访团决定当晚住在这里,并趁此机会探访景区里的长寿民俗文化村。

阿吾孜·阿迪力老人 (资料图)泽普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村里最年长的老人阿吾孜·阿迪力已经90多岁,身体很好,也闲不住。现在还喜欢驾着马车接送游客。”此前,泽普县文旅局党组书记李本源介绍,全县有上百位百岁老人,被称为“长寿之乡”,长寿民俗文化村属于泽普县国营林场管辖,80岁以上老人近20位,当初打造金湖杨景区时,泽普有意在此弘扬长寿文化,因此命名了这个“长寿村”。

记者走进“长寿村”时,已近晚上11时。此时,夏日的夜幕刚刚落下,路边烤鱼的炭火依然亮着,村里不时传来孩子的嬉笑声。44岁的村民努尔齐曼·图如普,也刚刚结束一天的忙碌。

浙江在线记者在“长寿村”采访 新华网 王新彪 摄

当天,120名上海游客包机到这里旅游,努尔齐曼·图如普和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送走最后一批游客的她,正坐在自家农家乐凉棚下,一手拿着馕,一手端着羊肉汤,静静地享受晚餐。

长寿民俗村共有村民86户,其中53户居住在一条长约1公里的石板街两旁。努尔齐曼·图如普一家就是其中一户。7年前,她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

“原来我们家开了小商店,但收入并不高,家里要什么没什么。是林场的书记建议我,说景区游客肯定越来越多,不如学学其他景区,开个农家乐。”努尔齐曼·图如普至今非常感谢这位引导她走上致富路的书记。正是依靠开办农家乐,她和家人的日子蒸蒸日上,每年都能攒下几万元甚至更多,重新装修了房间,购置了空调等电器。她也因为带头开办农家乐,3年前被县里评为“创业致富女能手”。

说话间,努尔齐曼·图如普的表妹热娜古丽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几个碗还给表姐。

“家里来了客人,但我要上班,没时间招待,只好让表姐帮着做了拌面送过去。”30岁的热娜古丽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在景区上班,一年有六七万元收入,生活非常稳定,像她这样在家门口上班的村民,还有很多。

“长寿村”民居 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 摄

记者白天注意到,石板街沿线的房子风格一致,都是砖红色外墙,外墙装饰也很有民族特色,门前摆着五颜六色的盆花。不少居民院里院外的架子上,都爬满了绿油油的葡萄藤,上面结着一串串绿色的葡萄;也有居民家种着葫芦,门口挂着成串的玉米、辣椒。

热娜古丽说,这是“公家”出钱帮村民改造的,既保留了民族特色,也改变了原来乱搭乱建的面貌,还设置了土陶作坊等供游客体验的场所。她口中的“公家”,正是当地政府部门。

实际上,政府部门所做的,远不止改造一条街这么简单。

金湖杨景区内,天然胡杨林面积多达3万亩。因为水源充沛,这里的胡杨林婀娜多姿,有“贵族胡杨、水乡胡杨”的美誉,其中的“胡杨王”已有1400余年的树龄,两三个人都合抱不过来。每到秋季,放眼望去,一片金黄。胡杨林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饱览美景,摄影爱好者们也会到这里一展身手。

凭借着如此宝贵的资源,泽普县打造了金湖杨景区,根据知青曾在此劳作的历史设置了知青大院,把知青们种植的杨树林命名为“知青林”,还规划了沙枣长廊、湖心岛、赛马场等景点。其目的,就是增加景区观赏性和吸引力,并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县域经济,推动各民族同胞增收。

金湖杨景区民族舞蹈展示 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 摄

“要非常感谢对口支援我们的上海。”李本源说,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上海不仅提供了援建资金,支持景区完善基础设施,还派出专业团队,辅导县里的文工团提高表演水平、丰富表演内容;与此同时,上海的旅行社也积极推介路线,组织游客包机到泽普观光。

金湖杨景区1400多岁的“胡杨王” 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 摄

游客乘电动车或“小火车”在景区游览 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