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新疆新闻 >

王蔚和他的“五十八座·半”水库

发布时间:2019-05-17 02:26来源: 网络整理

  [开栏语]知识分子是国家建设的栋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宝贵财富。他们用爱国诠释人生的价值,用奋斗折射知识分子的使命。他们中的优秀代表有的已经离开了我们,有的仍然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工作、建功立业。他们的感人事迹,处处闪耀着爱国奋斗的光芒。

  新疆新闻在线网3月19日消息(记者刘强、董智勇):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是时代最盛开的精神花朵。当前,我区正在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从今天起,新疆台开设《爱国奋斗在新疆》栏目,展示新疆和平解放以来涌现出来的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知识分子典型和先进集体,号召全区广大知识分子以他们为榜样,努力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2018年9月5日,以新疆著名水利专家、和田地区行署原副专员王蔚的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五十八座•半》在和田公映。影片不仅获得王蔚家属认可、引发老一辈人的共鸣,也激励着和田当地的广大青年人。观众耿一鸣:“看了这个电影之后,老一辈的奋斗精神也激励了我,今后我也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努力奋斗。”

  王蔚扎根和田33年,和当地水利工作者、各族群众一起修建了“58座半水库、24座永久性渠首、2万多公里水利渠道,为和田水利事业奉献了一生,最终积劳成疾,因病去世。今年,距新疆著名水利专家、和田地区行署原副专员王蔚离世,已经过去了整整28个年头,但在和田当地只要提起王蔚,人们都有说不完的敬重和道不完的思念。

  1958年,从西北农学院毕业的王蔚来到和田,便投身到当地的水利建设事业中。在各县乡调研过程中,王蔚看到一条条被洪水冲出的深沟,却看不到一座合格的水库,也没有永久性水利设施。眼前的景象让王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之后王蔚白天走村串户、上山下乡实地踏勘。晚上,查阅资料,整理笔记,一盏油灯总要亮到深夜。曾经跟着王蔚一起调研的和田地区水利局退休干部阿不都拉·吉力力回忆说:“我们三个人,驾驶员、我、他一块山上踏勘去了,早上王蔚五六个馍馍用报纸包一下,榨菜那些带上,中午吃饭。”

  通过大量实地调研,王蔚和同事们将一份和田地区水利建设的专题报告上报地委,提出了引水与蓄水结合,引水与防渗结合,改进灌溉方法与平田整地结合的“三结合”治水方针。1966年,为改变皮山县水利基础落后和干旱的状况,王蔚计划在皮山河上游修建雅普泉水库,认真慎重的王蔚把水库周围的地形、地质和淤沙情况摸了个透,还邀请专家对雅普泉淤沙作了力学试验,最终提出了省钱、省力、省时的“水流冲沙淤坝”方案。3年后,雅普泉水库大坝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参与过当年雅普泉水库修建的皮山县木奎拉乡纳古特村村民买买吐逊·吾加阿里木告诉记者:“我们和田人都知道王蔚,他为我们的水利事业做了很大贡献。乡里原来给地里浇水很困难,我们上百人跟着王蔚一起白天晚上修水库,虽然很辛苦,但大家都特别有干劲,想早点把水库建好。我们所有人都从心里感谢他。”

  从1958年到1990年32年中,王蔚的足迹遍布和田地区各县、乡、村,他带领当地群众修建了58座半水库,而这未完成的“半”座水库,就是乌鲁瓦提高山水库。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和田地区缺水状况,王蔚生前立志要修建一座高山水库,从1986年起,他多次踏入海拔4000多米的昆仑山,反复测绘,并选定乌鲁瓦提作为水库的修建地。然而,还未能亲眼看到这项工程的正式开工,王蔚就因积劳成疾,在1991年与世长辞。如今,王蔚临终前设计的高山水库已经成为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的一部分,具有灌溉、发电、防洪、供水、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造福着和田地区各族群众。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管理局水管处副处长潘传兵:“乌鲁瓦提水库前期搞勘探我都是参与者,现在乌鲁瓦提工程建成了,我们今后工作当中一定要管理好乌鲁瓦提,把王蔚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