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新疆新闻 >

特稿丨老兵张富清(中)(2)

发布时间:2019-05-26 11:52来源: 网络整理

人生的选择,决定了人生的轨迹。

张富清哪个都没有选,而是响应国家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他从武汉出发,一路向西,来到了“一脚踏三省”的来凤县。这个被大山环绕的县城,极其贫穷落后。2019年4月,来凤县刚刚脱离绝对贫困。这趟采访之行,在交通极其发达的今天,依旧是耗时费力。当地人曾用这样一句顺口溜形容自己的生活:“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子。”

张富清的选择无异于自找苦吃。但这个在现代人看来难以理解的决定,却是当时“最时髦”的选择。

回顾那个时代,无数像他一样的热血青年,离开城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白山黑水到彩云之南,从甘肃酒泉到新疆马兰,他们那一代人的青春,成为推动共和国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剂”。

2018年新年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提到了上世纪50年代西迁老教授的来信:“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成为那一代人的青春担当。

20世纪50年代,有“东方麻省理工”之称的交通大学,从繁华的大上海迁至古城西安,在大西北的黄土地上扎根。西迁的队伍中,有年过半百的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有热能动力工程学家陈学俊,有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彭康,还有工程热物理学家陶文铨……不仅是这些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还有一大批共和国的功臣响应国家号召,来到祖国边疆,来到那些最艰苦的地方。

特稿丨老兵张富清(中)(2)

△张富清和老伴孙玉兰。孙伟帅 摄

张富清,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此后几十年,‘人民功臣’张富清勤劳的身影,先后出现在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双脚却很少再迈出来凤。”

在张富清的记忆中,带着乡亲们修路是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因为这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

1975年,张富清调任原卯洞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当时,县委提“社社通公路”的目标。在领导班子研究划分责任区域时,张富清选择了高洞管理区。

高洞管理区地处湖北与四川交界处,全部村寨都在四面悬崖的高山上,不通电、吃水难、路难走,是来凤县出了名的艰苦地区。40多年后的今天,从卯洞公社到当年的高洞管理区,依然要走蜿蜒盘旋的山路。虽然路面平整,但一面峭壁,一面深谷,还有那一个连一个的U型弯道,还是让人心生畏惧。

特稿丨老兵张富清(中)(2)

△张富清曾工作过的地方。孙伟帅 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阅读全文

 

特稿丨老兵张富清(中)(2)

标签:

责任编辑:黄荣亮

相关新闻

初心不改:从甘祖昌到张富清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题:初心不改:从甘祖昌到张富清   新华社记者李学勇   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让人不禁想起另一位老英雄:甘祖昌。   甘祖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脑部负伤,功勋卓著;张富清荣立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头部中弹,战功赫赫。   而且,他们来自同一支英雄的部队——...

记者追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饱含深意 老英雄张富清感人故事诠释初心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题:记者追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饱含深意 老英雄张富清感人故事诠释初心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从认识张富清的朋友,到第一次通过媒体报道走近英...

他,就是总书记提到的张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