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扶贫 >

勿让扶贫车间“遍地开花难结果”

发布时间:2019-06-06 18:44来源: 网络整理

  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新建不到两年的“扶贫车间”,曾经热闹一时的生产景象不复存在,设备搬离、人去厂空,只留下废弃的塑料垃圾和原材料散落一地。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扶贫资金,对扶贫干部和贫困户的信心也是一个打击。

  网民认为,脱贫攻坚工作必须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扶贫车间”作为曾经一些地方脱贫的重要依托,在很多地方都取得了十分有效的成果,也一度被作为典型经验而逐步推广。然而,在推广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能够快速脱贫,过于追求速度而轻质量,急功近利地将扶贫车间“撒花椒”式的在田间地头“遍地开花”。

  网民“潇柒”认为,“扶贫车间”在设置前一定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因地制宜,切忌盲目开设车间。扶贫车间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给贫困地区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同时结合当地特色产品做好对外销售从而提高收入,如果脱离这个实际,那么车间的设置也就意义不大。二是要在车间的运营管理上下功夫,地方政府不能在设置车间之后就任其自生自灭,既要为劳动力解决就业进行充分研判,还要为产品销售出谋划策,才能够确保车间能够自身造血。

  有专家表示,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扶贫车间“遍地开花难结果”的现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形式主义严重。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在发展扶贫车间的时候,盲目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或者只是用扶贫补贴来吸引民间资本建“扶贫车间”,这样的急功近利,遍地开花,是很容易招致失败的。二是脱离本地实际。一些扶贫车间在项目的立项、评审方面缺乏考虑,不认真分析本地的优势和特点,不注重发挥本地的长处,技术上缺乏指导,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三是缺乏市场调研。

  网民“长安”认为,要充分发挥“扶贫车间”的扶贫功能,首先要端正扶贫态度,不宜盲目跟风,而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本地优势。其次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仅要让产品能生产出来,更要卖得出去。最后要注重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只有通过不断培训,让群众的技能技术水平水涨船高,他们才能适应扶贫车间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