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扶贫 >

一位宣传干部的《驻村扶贫手记》

发布时间:2019-07-16 06:12来源: 网络整理

日前,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青龙满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个县位于冀辽边界的一个名叫北胡哈的小山村随之退出贫困村序列。

在这个小山村执行脱贫攻坚任务的是秦皇岛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组,市委宣传部文产科科长王剑斌是这支小分队中的一员,见证了北胡哈村光荣脱贫的攻坚历程,并把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每一天的变化记录了下来,整整坚持了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在田间炕头上形成了这本《驻村扶贫手记》,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爱这片土地》。现摘选他的三篇扶贫手记以飨读者。

“明珠爱心桥”

2017年7月16日,北胡哈村村民世代梦想的桥梁,以傲然的雄姿横卧河套两岸。明珠地产用爱心汇聚的强大力量让北胡哈村昔日没有桥的情形成为历史。驻村工作组入村后,积极与秦皇岛市志愿服务基金会联络,号召社会各界奉献爱心为村民建桥,明珠地产慷慨解囊10万元,一座“爱心桥”横空出世顺利建成。

鲜红的横幅,整洁的道路,经过村民的细心装扮,北胡哈村处处呈现节日般的喜庆。一大早,吴成村支书早已等候在村口,欢迎爱心人士“回家”,参加“爱心桥”命名仪式。

“爱心桥”竣工通行,爱心人士是主角。为了迎接爱心人士“回家”,早在几天前,北胡哈村民全力整治乡村环境,营造优美的环境迎接爱心人士。

“感谢好心人,现在每天都去桥上看看走走,想想都开心。”今年63岁的村民马如风,桥建成后,每天都会过桥去对岸看看自家的庄稼,喜不自禁。

靠近这座桥你会看到,这座横卧在河套上的桥梁为总宽4米的人行桥,红色的“明珠爱心桥”五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不锈钢栏杆,和周围的山水景观显得十分协调。

“明珠爱心桥”命名仪式现场,村民赵荣一脸激动。“我家在河对面有2亩多田地,每天管理庄稼都要过河。桥建成以后,今后就不用吃苦头了。”赵荣回想起去年发大水的无奈,感慨不已。

在爱心桥命名现场,你可以发现,一些在城里打工的村民昨天请假回来,见证桥梁命名时刻,全村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下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玉国来到北胡哈村“爱心桥”现场,看着架在河套上的桥梁,非常满意,亲自为这座“爱心桥”揭牌。

如何精准扶贫?市委宣传部十分重视,在建桥前后,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对资金筹集使用、桥梁建设、施工安全等提出建议。

只有230多户的小山村,建桥对村民来说是世代的梦想,但集体经济为零的残酷现实又让他们举步维艰。村民们说,希望有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共建一座平安桥。

‘爱心桥’命名投入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它结束了村里无桥的历史,保障了桥梁两头村民的出行安全…………。

来俺们村里打山枣吧

来到村里以后,我习惯于早上六点起床到后山快走或慢跑,一天早上出来,看到杨义和他的老伴正在一段矮山的下面打山枣,现在正是山枣收获的季节,个别有空闲的村民会上山打枣,然后拿到乡里卖钱。山枣个头不大,果实大小也不均匀,吃起来酸酸甜甜。

杨义说,过去的人们喜欢把这种枣晒干了磨成粉儿,平时泡茶喝,或者蒸馍时也可以兑一些进去。杨义拿着一把大镰刀,把枣连枝一起割下来,然后摊在地上用棍子把枣打下来。他手里这把镰刀是专门用来割枣枝的,镰刀呈弯月状,磨的锋利异常,把儿有两米多长,这样能割到更远的地方。枣树每年都长,也不怕割枝。杨义说,没有干过这个活的人,肯定觉得无法下手,他们干一天下来,手上也是会被扎很多次。枣是野生的,谁有空了都可以去打枣,一般一天能打个三五十斤,每斤卖两块钱,赚些零花钱,贴补点家用。

如今的北胡哈秋意渐浓,山枣正盛,呈现秋日里的别样风情,今年村里的山枣特别旺盛,满山遍野随处可见,而且颗粒饱满比往年的大一圈。说起山枣,赵兴余相当兴奋,这个哥们照蝎子.采蘑菇.打山枣等等无所不能,前段日子我刚帮他卖了2000多元的蜂蜜,跟我很谈得来。他说,来俺们村里打山枣吧!尽管城里的水果琳琅满目,不分时令、不分地域。但你找不到那充满秋日阳光甘冽和田间泥土芬芳的大自然味道,看不到那一片片山枣林。

山枣树从来都不是栽种的,它们自然繁殖,根在地底下,伸到哪里就长到哪里。山枣树一如北胡哈的老百姓,朴实.坚韧.乐观.刚毅的生存在这片先人们留给儿孙的土地上。

来俺们村里打山枣吧!你带走枣,留下一份你的心意!

爱心保温杯来了,老人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