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扶贫 >

扶贫干部为接地气穿大裤衩去开会 到现场傻眼了

发布时间:2019-07-25 05:01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青春的脚步沾满泥土的芬芳

  正值盛夏,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黄埠镇小王营村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经常碰到几名陌生的年轻人。他们顶着烈日走村串户、访贫问难,与村里的老乡们一起干农活、拉家常。

  小王营村是河南省纪委监委定点扶贫村之一,村里来的这些陌生年轻人是省纪委监委机关和派驻机构的青年干部。今年7月,河南省纪委监委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分3批组织青年干部到定点扶贫村开展一线实践锻炼,要求参加的青年干部“集中驻地、走读到村”,在驻村第一书记指导下,开展专题调研,与村党支部成员一起共学理论、共建队伍、共促产业、共惠民生、共树新风,以组织共建推动农村脱贫致富。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参加实践锻炼的青年干部多是85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由于没有一线基层工作经验,虽然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刚到村里,他们仍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甚至还闹了一些“笑话”。

  省纪委监委办公厅的青年干部张然是小王营村工作组的组长。到村里第一天,工作组召集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了解情况,“你们对谁负责?”委员们一脸茫然,听不懂问的啥。他们赶快转变说话方式,“平时谁管你们,活儿干完了给谁说,遇到难事了找谁?”委员们立马就听懂了。

  有一次召开部分村民座谈会,张然穿着大裤衩就去了,“想着这样穿比西裤衬衫更接地气一些。”结果到了现场,除了他没有一个人穿短裤,“这才明白原来老百姓在干农活的时候穿长衣长裤是为了保护腿和胳膊不被划伤。”说起那天的窘况,张然自嘲地笑了。

  为了更好地贴合老百姓生活规律,青年干部们改变工作节奏,每天6点钟起床,一大早就投入到调研中去,下午梳理工作内容,列出问题清单,总结调研经验,晚上动笔写调研报告。走访中,青年干部们和乡亲们一起下地干活儿、一起做家务,和大家伙儿打成一片。也正因为此,他们听到了老乡们平常不说的“心里话”,摸到了材料上看不见的“真情况”。

  “在村里就要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的青年干部刘朋宇说,“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群众语言,怎样与群众打交道。”

  “我们年轻人普遍缺乏农村和基层一线工作经验。这次锻炼是成长和成熟历程中的‘催化剂’,使我们有时间和条件真正地沉下心来,结结实实地补上‘短板’,接上地气,丰富经验和阅历。”省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的青年干部彭永超说。

  “老百姓关心什么就问什么”

  “我们这次实践活动,就要问清楚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啥,有哪些困难,最不满意的是啥,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啥。”刘朋宇说。

  7月11日,骄阳似火,小王营村贫困户陈密正带着三个女儿在自家屋檐下做电子元件。青年干部们边帮忙做工边和陈大姐唠嗑,“大姐,家里还有啥困难没?”

  “因为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现在俺家啥困难都没有了,你看我在家就可以打工挣钱。”陈大姐开心地说,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陈大姐今年50多岁,患有小儿麻痹症,丈夫患有疾病干不了农活,80多岁的婆婆经常生病,还供养了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已经上大学。“光伏发电分红1000块,食用菌大棚1万块,苗木扦插1万块……”大姐掰着手指数着自家的各种补贴。算下来,陈大姐家每年的全部补贴和分红能有4万元。

  还有一户贫困户王兰香家,青年干部们去了好几次都没见到。7月12日上午,当打听到王兰香正在食用菌大棚干活时,他们立刻冒雨赶了过去。

  看到满身泥泞的青年干部们,王兰香感动得热泪盈眶。王兰香家有常年患病的婆婆和正上大学的儿子,丈夫11年前去世后,家里陷入困境。如今的王兰香家,看病基本不花钱,各种补贴、分红每年有5万元左右。“要是没有党和政府,俺这个家肯定过不到现在。”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青年干部们朴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接地气的工作方式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与村支部开展基层组织共建也是工作组的重要任务,工作组与村里的党员一起到村部由刘朋宇给大家上了一堂微党课。刘朋宇微党课的主题是“重温纪律处分条例,增强基层纪律意识”,这是他利用在机关积累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几天来在村里摸排到的情况有针对性准备的。刘朋宇讲的时间不长,但他讲的过程中注意运用基层党员听得懂的语言,多讲事例和故事,令党员们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