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健康 > 疾病专题 >

癌前病变是否是癌及概述

发布时间:2023-08-18 15:55来源: 未知

癌前病变不是癌。

  1、肿瘤组织由癌细胞及间质构成,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化来的异常增生细胞。肿瘤可发生在人体的许多器官和组织。

  2、根据肿瘤对人体危害的大小及其生长特性而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

  3、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呈膨胀性生长,表面常有完整包膜,除局部症状外较少全身症状,不向周围组织浸润也不向全身转移,手术切除后不易复发,对机体危害较小,如脂肪瘤、血管瘤、腺瘤、囊肿等。

  4、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生长时常向周围组织浸润,表面几无包膜,常有全身转移,病理检查可见不典型核分裂,除局部症状外,全身症状明显,晚期病人多出现恶病质,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对机体危害大,如骨癌、食管癌、肝癌、肺癌、白血病、骨肉瘤等。恶性肿瘤的发草螽斯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各种疾病的死亡原因中也占前几位,因而是重点防治的一种疾病。

  5、良性肿瘤有时也可转变为恶性,称为良性肿瘤恶性变,如纤维瘤可转变成纤维肉瘤。有些疾病容易转变为恶性肿瘤,如萎缩性胃炎可发展为胃癌;交界痣可发展为恶性黑色素瘤,这些疾病称为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二、癌前病变病因

  1、内因

  如果机体内部的某些条件或状况适合外界环境中致癌物质的作用,这些人群就具备了癌症发病的内因。包括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免疫缺陷与遗传因素等。约有60%的癌症患者在发病前有明显的精神创伤史。内分泌紊乱可能与乳腺癌、前列腺癌发病有关。先天性免疫缺陷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的人群中,肿瘤的发病率较高。遗传因素与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如患有错构瘤病综合征、遗传性皮肤病、染色体脆弱综合征等遗传病者,约10%发生恶性肿瘤,一些致癌外因诱发肿瘤时也都通过遗传因素起作用。

  2、外因

  外界致癌因素是引起癌症的重要刺激因素,大约80%~90%的癌症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已知致癌因素有化学、物理、生物、营养等几种,较重要的有以下几项:

  ① 吸烟与被动吸烟。肺癌病人中吸烟者是不吸烟者的10倍;吸烟者肺癌、喉癌、食管癌、膀胱癌、口咽癌的发病率也比不吸烟者高。吸烟量与癌症发病关系尚不明确,即使接触烟草的烟雾量不大也会发生癌症。近年来还发现,经常生活在嗜烟者烟雾环境中的不吸烟者,发生癌症的机会也多。

  ② 职业因素。因长期接触煤焦油、芳香胺或偶氮染料、亚硝胺类化合物等而致的职业性癌,可占全部癌症的2%~8%。职业性癌一般有相当长的潜伏期,发生在皮肤、泌尿道、呼吸道等部位的职业性癌较常见。

  ③ 放射线及紫外线。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所诱发的癌症约占全部癌症的3%,紫外线照射可诱发皮肤癌或恶性黑色素瘤。

  ④ 膳食。人类的饮食结构和习惯与消化道癌关系密切。膳食中脂肪过多易诱发乳癌、大肠癌;水果和蔬菜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有些食品添加剂具有致癌作用;腌、熏食品和一些蔬菜、肉类、火腿、啤酒中可能含有致癌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品与肝癌发病可能有关。

  ⑤ 药物。治疗癌症的各种抗肿瘤药特别是烷化剂,本身也具有致癌作用;此外,某些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抗组胺药、激素类等与癌症的病因有关。

  ⑥ 寄生虫与病毒。血吸虫病可引起膀胱癌;中华分枝睾吸虫可引起胆管癌。迁延性乙型肝炎所致的肝硬变患者容易发生肝癌;单纯疱疹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许多病毒可以诱发动物肿瘤,但在人类尚缺乏直接证据。

三、癌前病变症状

  一般把肿瘤的症状分为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两部分。

  1、局部症状

  因为肿瘤在原发病灶处的生长导致该部位解剖结构和组织形态发生变化,由此而引起相应的功能改变。肿瘤在所占据的组织中形成肿块,其大小、外形、界限、硬度、表面情况、与邻近组织关系等可作为检查与诊断肿瘤的依据。肿块可引起继发症状,如疼痛、压迫、溃疡、出血、感染、梗阻或功能障碍等,使病人感到不适与痛苦,特别是肿瘤压迫与侵犯神经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根据肿瘤生长部位不同,还会有许多特殊症状,如胰头癌、胆管癌可引起黄疸;脑室、脑膜肿瘤可引起颅压升高等。

  2、全身症状

  肿瘤早期出现的全身症状一般比较轻微、局限;若能在出现早期症状时引起注意,即可早期发现肿瘤,及时进行治疗。早期症状成为恶性肿瘤的“报警信号”;在临床上尤为重视恶性肿瘤出现的第一个惹人注意的早期症状,称之为“首发症状”。不同的肿瘤“报警信号”与“首发症状”不同。

  肿瘤的全身症状与病期及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关。早期肿瘤常无全身症状,或仅有轻微乏力不适、食欲不振;中、晚期肿瘤,由于肿瘤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并产生许多毒素,病人陆续出现较明显的全身症状,如体重下降、虚弱、发热、贫血、水肿、腹水、皮肤及关节疾患、广泛脏器转移所致的症状等。

四、癌前病变诊断

  1、恶性肿瘤是占位性病变,确诊肿瘤特别是非血液系统的实体瘤要判定肿瘤的部位(定位)病理组织学类型(定性)以及生长播散状况(定期)。恶性肿瘤可分为早、中和晚期,诊断肿瘤早期至为重要,早期癌包括原位癌,直径小于0.5厘米的初期癌(微小癌)及未浸及区域淋巴结及邻近器官的局限表浅癌。进展期癌出现直接浸润扩散及经淋巴道或血行转移,产生相应的症征,诊断较为容易。

  2、询问患者病史 应仔细、准确及客观。一般包括现病史的主要症状、发展经过和诊治情况。既往病史应了解与现症有关的疾病,这些可能与现患肿瘤相关的癌前疾病为诊断提供线索。此外还要询问个人生活习惯、家族成员患癌史。妇女的月经、生产及哺乳情况也应了解。肿瘤患者早期的常见症状有:身体任何部位发现不消退肿块,疼痛,持续发热,病理性分泌物,经久性消化不良,吞咽障碍,咳嗽,大便习惯改变,久治不愈的溃疡,原因不明的消瘦,不规则阴道出血等。有的早期肿瘤患者无明显症状。体检要注意全身状况、浅表淋巴结,做详细全身检查,如发现肿块应注意部位、大小、形状、边界、表面、硬度、活动、压痛等。

  3、影像学方法肿瘤增大到一定体积即可利用影像学方法发现。由于设备与技术进步,可测出1厘米或更小的肿瘤,还包括X射线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电子计算机X射线体层摄影(CT)检查及核磁共振技术等。这些方法可确定原发部位癌灶,还可发现有无转移,由于不是创伤性检查,易为患者接受。应视病灶情况与条件,选一两种或多种检查技术做出综合诊断;为了做出最后定性诊断,还应争取做病理活组织诊断。

  4、活组织检查 按照肿瘤的部位与大小,决定活检方法,消化道、呼吸系、泌尿道、妇科等部位的肿瘤可经内腔镜直视下钳取活组织送检。内脏实体肿瘤如肝、肺、胰腺以及后腹膜恶性肿瘤需用特制穿刺针在超声波或CT引导下吸取活检。如有体腔积液或分泌物还可留取做肿瘤细胞学检查。非实体造血系统肿瘤可留取血液、骨髓做检查确诊。在以上方法得不到病理诊断时,有时需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获得活检结果。浅表肿块较易切检,内脏肿瘤则需行探查术,目的是明确诊断,若可能时同时彻底摘出或姑息切除肿瘤。